
居文君完成棋后战五连冠,成为中国女子国际象棋第一人。
在方寸棋盘之间,居文君又创造了新的历史。
4月16日,2025年国际棋联女子世锦赛对抗赛(下称:棋后战)第九轮比赛在重庆结束,居文君执白弈和谭中怡,以总比分6.5比2.5提前三轮完成卫冕。至此,居文君超越谢军和侯逸凡,成为中国女子国际象棋历史上首位五连冠棋后。
今年对于居文君是特别的一年。年初,她在美国纽约的国际棋联世界快棋和超快棋锦标赛决赛中战胜雷挺婕,成为中国国象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超快棋世界冠军的棋手。
而在慢棋对抗中,居文君更是一位懂得善用时间的棋后,她在和谭中怡的超长对局中总是占据优势。而时间也对这位有些“大器晚成”的棋后很“友善”,从追赶前辈到成就唯一,居文君在64格的棋盘上,优雅地写下了中国女子国象的新篇章。

居文君在第九轮之前手握四个赛点,占据绝对优势。
“时间管理学”,居文君的制胜法宝
居文君和谭中怡的最后一轮对弈,比此前结束得快了一些。而之所以强调时间,正是因为它是今年棋后战的一个关键词。
此前,国际棋联的技术报告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在双方过往交手中,用时超过6小时的超长对局,居文君胜率达61%;而3小时内结束的速战局,谭中怡则以57%的胜率占优。
居文君在这九轮比赛中证明了,她的“时间管理学”的确足够灵活而高效。就如她的团队在比赛期间向国际棋联透露的那样,“居文君宁愿花时间确保最佳走法,也不愿仓促行棋。”
最经典的就是第三局持续了87回合的“马拉松对局”,双方平均每步棋的思考时间高达4分12秒。赛后居文君坦言:“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在对局中找到自己的感觉,在用时方面其实没有绝对的规则,自己能够控制好就行。”
正是这样的哲学,让她在关键时刻总能保持冷静,做出最优选择,也让她一步步扩大优势,最终拿下冠军。
前四局,双方胶着战成1.5平,在第五局中,居文君在走第10步时考虑了近10分钟,也凭借那次长考和精确的中局战术确立优势,迎来领先结束上半程的转折点。
当比赛下半程移师重庆,居文君在第七轮又利用时间找到了对手的破绽。这盘棋,谭中怡在开局阶段尝试通过快速走子打乱居文君的节奏,但居文君不为所动,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推进。进入残局后,谭中怡因时间紧张走出缓手,居文君则迅速抓住机会,通过精确的战术组合锁定胜局。
即便在第八轮的残局阶段,时间在那次对弈中不算是居文君的朋友,但她依旧展现出强大的心理控制能力,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冷静,最终将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那轮对弈结束后,谭中怡坦言自己在时间管理上还有一些不足,“自己在开局有一点微小的优势,之后的问题可能出在有点钻牛角尖。”
纵观整轮对弈,居文君在比赛中的时间管理策略,不仅体现在对思考时间的精准把控,更体现在对比赛节奏的全面掌控。她对于时间的掌控,也得到了国际棋联的高度评价:“这场比赛不仅是棋艺的比拼,更是两种时间管理哲学的对抗。”

居文君算是大器晚成的棋后,她在夺下棋后头衔之后就完成连冠,并且赢得了大满贯。
成就五连冠的背后,从追赶到超越
从实现慢棋、快棋、超快棋三个世界冠军头衔的大满贯,到成为中国女子国象历史上首位“五连冠”棋后,居文君的国象生涯,就是一段从追赶到超越的故事。
2018年的国象女子世界冠军对抗赛,居文君以3胜5和2负,总分5.5比4.5击败卫冕冠军谭中怡,首次加冕世界棋后头衔,成为中国国象历史上第6位获此殊荣的棋手。彼时她已经27岁,相较于年少成名的谢军和侯逸凡,这是一份“迟来”的荣誉。和同一批成长起来的谭中怡相比,谭中怡也先她一步戴上了棋后的桂冠。
不过,在站上顶峰之后,居文君就开启了一段“自我升级”的棋后旅程。
2018年的国际象棋女子世锦赛中,居文君逆转击败俄罗斯名将拉戈诺,成功卫冕;2020年,居文君对阵俄罗斯的戈尔亚奇金娜,还是在一度落后的情况下反败为胜。到了2023年的棋后战,坐在居文君对面的是另一位来自重庆的年轻棋手雷挺婕,她们在上海和重庆上演了激烈对决,12盘慢棋比赛,两人9次弈和,只有3盘分出了胜负,最终,居文君还是在一度落后的情况下三度卫冕。
那一次追赶上谢军和侯逸凡的成就之后,居文君用“圆梦”和“艰险”来总结那段传奇旅程,“三次夺冠的经历让我更了解这项比赛,也知道怎么用更好的策略去推进比赛。”
而如今,居文君面对谭中怡的挑战,展现出了更加沉稳的布局和稳定的心态。前半程在上海,居文君以4比2领先,这在慢棋赛中已经是明显的优势;转战重庆后,她更是以精准的残局掌控力连胜两轮,提前手握四个赛点。
从追赶前辈的脚步,到写就属于自己的传奇,居文君刷新的不仅是夺冠的数字,更是延续了中国女子国象的精神力量。从谢军打破欧美棋手87年的垄断,到侯逸凡少年登顶,如今,居文君以厚积薄发的姿态扛起大旗,书写了新的国象传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