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4月2日讯(记者 彭科峰)面对低利率环境,国有大行应该怎么办?
今日上午,在上交所举办2024年业绩发布会。财联社记者在现场注意到,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坦言,当前银行正面临低利率环境,并且“2025年息差有望继续下行”。但刘建军表示,应对2025年的挑战,要从金融科技赋能等多角度着手,“要从微利的干毛巾中挤出水来”。
资本金补充有何影响?是否影响股东分红?邮储银行一一回应
3月30日,、、邮储银行、集体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的公告。其中,财政部拟作为战略投资者,合计认购5000亿元。
在本次定增公告之前,其他国有大行都已经完成业绩发布会。因此,今天上午邮储银行的高管不得不直面外界对于本次财政部注资的提问。
邮储银行董事长郑国雨回应称:“目前我行已经迎来特别国债的首批注资。1300亿元的增资预计将使得我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1.5个百分点。相信特别国债的注资和高级法的落地,将会帮助邮储银行突破资本瓶颈“。
在郑国雨看来,本次财政部的注册,将打消过往外界对于邮储银行在资本金补充方面一直处于”紧平衡“的质疑。
邮储银行副行长、首席风险官姚红进一步指出,该行自2020年初全面加速高级法建设工作,有力促进了风险管理精细化能力的全面提升。内部评级模型已经全面覆盖行内主要信贷资产,满足了监管50%以上的内评覆盖率要求;风险量化参数已经在审批、限额、定价、绩效考核、减值等方面应用多年,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具备了完整、稳定的数据、系统等内部评级支持体系,持续有效支持高级法的稳健运行。
姚红表示,2024年11月1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商业银行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申请及验收规定》,明确了高级方法的适用对象和实施条件,邮储银行对标上述要求,现阶段已基本完成申请材料的内部准备,从自我评估的情况来看,已经符合高级法实施的基本条件,目前正积极与监管汇报沟通。“我行有信心按照监管部署和要求全力达成高级方法实施目标。”
“需要指出的是,本次定增的上市发行,会在年度分红之后进行,不会影响2024年年度股东的分红。同时,1300亿元的规模,是邮储银行成立以来一次最大规模的融资。财政部首次入股邮储银行,彰显出国家对邮储银行的信心。”邮储银行副行长杜春野向财联社记者强调。
应对净息差压力,“要从微利的干毛巾中挤出水来”
对于行业普遍面临的息差压力,邮储银行给出的判断和其他国有大行基本一致。
“预计2025年净息差还将有下行的可能。”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表示,LPR调降、存量放贷按揭利率下降,都会银行造成不小的压力。今年将一如既往的加强息差管理。
刘建军进一步指出,今年将全力提升资产负债管理的灵活性、有效性,帮助邮储银行的业绩表现更具韧性。他表示,综合来看,目前大城市的金融供给有些过剩,但是县域金融服务还有空白点。2025年,邮储银行将进一步强化县域金融的供给。同时,围绕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加大业务布局和信贷投放力度。
针对外界关注的不良问题,邮储银行副行长姚红表示,由于历史原因,邮储银行个人信贷客户数量较多,但是户均资产数量较小,住房按揭贷款户均仅50万左右。当前并没有集中性的不良问题。在个人信贷业务中,邮储银行的抵押类占比较高,达到75%左右,通常情况下实际损失水平也较低。2025年,邮储银行将进一步发挥数字化风控的作用,加强信贷管理。
“历史的车轮从不为迟疑者停留。”刘建军认为,当前的确面临诸多压力,尤其是低利率环境,但是邮储银行将依托科技赋能,秉持长期主义精神,持续增强内生动力,“从微利时代的干毛巾里不断拧出水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