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我们全面排摸人脸识别应用场景,推出有关行业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正面清单’,强化企业合规指导;另一方面,依法依规严厉惩戒侵害消费者和用户人脸信息权益的违法行为,着力规范人脸识别技术运用管理,推动企业主动履行人脸信息保护义务。”上海市委网信办网络执法监督处副处长吴宏鸣说。
多措并举,“亮剑”执法有力度、见成效
专项执法行动明确提出,监管执法部门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上海市消保委及有关行业协会,通过普法培训、以案释法、行政指导、自查整改等多种方式,促进企业合规经营。
针对市民普遍反映的自动售货机违规“刷脸”问题,上海市委网信办不仅督导申通地铁对上海地铁站内全量自动售货机进行整治,还与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申通地铁,以及第三方支付企业举行“自动售货机个人信息保护普法培训会”,以问题为导向,以案释法,并同步提供《自动售货机场景常见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自查清单》供企业对照自查整改。
数据显示,专项行动期间,市区两级网信、市场监管部门协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推动实现全市3704家公共停车场停车缴费“纯净码”全覆盖,全市600余家商超门店、6300余家酒店、70余家公共体育场馆、1200余个游泳馆和健身场所、2900余个公共厕所、1400余台地铁站内自动售货机完成“滥用人脸”自查整改。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2024年专项行动的成果之一,“亮剑浦江·2024”结合两年来网信执法实践成果,首次面向社会、企业和消费者推出个人信息处理者应知手册(工具包)、企业个人信息保护合规自检清单(体检包)、上海个人信息保护场景规范指引(服务包)、上海市民个人信息保护要点问答(护身包),四个惠企为民“大礼包”通过释法、指导、评估、保护四个层次,建立了立体化个人信息合规利用的集约化管理框架,进一步优化企业合规效果。
部分“刷脸”下架,不断筑牢安全防线
为切实感受此次专项执法行动的成果,记者近日随机走访了上海市内多条地铁线、大型商超、便利店、知名品牌咖啡店等,调研最新支付场景中“刷脸”的应用情况。
记者重点调研了此前广受市民“吐槽”的地铁站内自动售货机,在1号线、2号线、4号线、9号线、12号线等多条地铁线路的不同站点,记者观察并使用了50多个自动售货机,无一例外都不再有“刷脸支付”的推荐和操作显示。以徐家汇站点为例,某品牌自动售货机上虽有摄像头装置,但在其柜身贴有的“购买流程”中提示的“选择支付方式”下只有“扫码”选项。站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前有“刷脸”选项位于“扫码”选项之前,目前已经将“刷脸”选项遮盖并实际取消了这一操作。
在某连锁商超和某连锁便利店的自助收银机上,记者在支付页面看到包括“扫码”和“刷脸”等方式,但并无优先推荐或诱导使用其中某一项,而由消费者自行选择。据观察,大约九成以上的消费者不会在支付时选择“刷脸”。
在某品牌连锁咖啡店内,消费者在前台直接点单时,工作人员和消费者基本默认选择“扫码”支付,点单、出示、扫描、结算,一套流程下来方便快捷。记者在支付账单时,特意询问是否可以选择“刷脸”支付,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店内暂不支持该方式。
随访中,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我非常重视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这些年科技迅猛发展,扫码、刷脸的方式确实便捷了许多,但让我有一种个人信息被过度索取的不适感和被科技‘裹挟’的无力感。”
浙江理工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副院长郭兵表示:“人脸识别技术具有两面性,其初衷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安全,但也可能带来更大的安全风险。我们不能因为人脸识别技术具有便利性等方面的优势,而一刀切地强制推行刷脸。如果放任人脸识别滥用、漠视强制刷脸,数字信任不仅无法有效建立,已经形成的数字信任关系也将瓦解。”
(原标题:《针对消费领域个人信息权益保护痛点,上海官方出手对滥用说“不”,跟“强制刷脸”说再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