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末,是一年收官总结、谋划明年工作的关键时期。即将迈入2025年,上海要怎么干?
12月29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举行。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对上海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12月29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举行。来源:上海发布
这次会议认真总结2024年工作,全面部署2025年任务。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代表市委常委会作工作报告,就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明年工作作了讲话。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对做好明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出部署。
澎湃新闻记者在会场注意到,上海市委委员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谈问题、提建议。其中,加快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建设人民城市等议题,被多次关注和讨论。
提纲挈领,纲举目张。2025年,上海将“干字当头、奋力一跳”,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深化人民城市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五个中心”联动发展
2024年上海始终在“奋力跳”、“加速跑”,稳的基础更坚实,进的动能在增强。到了年底,好消息仍然持续不断地传出。
12月22日,上海港成功装卸这一年第5000万个标箱,一举成为全球首个年吞吐量超5000万大关的港口,连续15年领跑全球。12月26日和27日,沪苏湖高铁、市域机场线相继开跑,上海综合交通体系愈发完善,进一步支撑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
2024年12月26日,首趟沪苏湖高铁列车G9508抵达新建的上海松江站。当日,上海松江站同步启用。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上海市委委员、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在发言时说:“今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同心同向,奋力拼搏,经济社会保持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成绩来之不易。”
他用了“四个更好”来总结2024年的工作。这一年,上海更好地扛起了服务全国大局和提升城市能级的使命担当。无论是“五个中心”的功能提升,还是“四大功能”的强化,特别是三大先导产业发展,国家交办给上海的重要战略任务,上海都取得了持续提升。
国际航运中心是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重要部分。在近年来外部不确定性增多、外向型经济受到明显影响的大背景下,5000万标箱这一数字得来殊为不易。事实上,上海在“五个中心”建设中,持续强化联动发展,着力于“五个中心”的整体效应、平台效应、放大效应、辐射效应。
2024年上海港第5000万标准箱(TEU)装卸成功完成。上港集团 供图
举例来说,上海港通过多式联运、沿海捎带、中转集拼等功能创新,既促进了国际中转箱量增长,还带来了航运保险的增长。而贸易中心建设,同样也需要金融中心提供高效的贸易融资服务、汇率对冲工具、交易支付手段,发挥整体效应。
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的经济动向备受瞩目。2024年前三季度,上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389.18亿元,同比增长4.7%,保持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审议中,有市委委员谈到上海注重政策措施协同联动,楼市政策调整令人印象深刻。
2024年5月,上海出台了“沪九条”,促进房地产率先企稳向好。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经济形势,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后,上海抓紧对接中央政策举措,推出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一揽子政策。9月29日深夜,“沪七条”重磅出台,降低信贷及限购门槛,进一步带动房地产市场的活跃。
经济发展的利好消息还有很多。2024年底前,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将建设完毕,这是特斯拉继整车超级工厂后,在中国的又一大型投资项目。它不仅意味着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实现7个月从动工到完工的速度,更重要的是,从2025年开始,这里将年产约一万台的商用储能电池,供给全球市场。
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
当前,上海正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几年,全市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实力,强化创新布局的战略敏捷和创新要素的高效整合,营造敢闯敢拼的创新氛围。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是上海科创版图中一个重要发力点。目前,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过3800亿元,居全国前列。上海既完善了AI的立法,更有AI的各类好政策。
2024年7月16日,上海,工程师在和智能人形机器人进行沟通训练。视觉中国 资料图
12月20日,上海印发《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明确将建设智能算力集群、语料供给体系、虚实融合实训场、行业基座大模型等基础底座,打造智能终端、自动驾驶、具身智能等关键领域生产力工具。这是上海AI产业最新的一次重磅信号,预示2025年将有更多值得期待的突破。
上海市委委员、上海市气象局局长冯磊提到,借助人工智能,气象部门实现了对2024年“最强台风”的精准预测。2024年9月第13号台风“贝碧嘉”在上海浦东临港登陆,成为1949年有记录以来正面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
而在台风登陆前,冯磊说,上海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与气候气象科技的多款气象大模型,精准预测了“贝碧嘉”的登陆路径,这为防台工作提供指引,成为守护城市安全的“无名英雄”。
上海市委委员、黄浦区代区长徐惠丽在发言中表示,地处上海中心城区,黄浦区接下来也将扩大自身科创地图,打造更多AI垂类模型应用场景,特别是与黄浦特有的金融、文旅和大健康等优势产业相结合。
在2024年,上海创新策源能力实现了多项新突破。例如,2021年上海在全国率先试点设立“基础研究特区”,2024年,为深化基础研究的组织实施机制改革,上海尚思自然科学研究院成立。这家新型科研机构致力于推动上海“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通过多种项目支持科学家开展前沿性、颠覆性、开创性、突破性研究。
合成生物学作为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的颠覆性技术,被视为“未来产业”的新核爆点。2024年4月,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这也是上海抢抓机遇、加快布局的前沿新赛道。
大力推进人民城市建设
上海是人民城市理念的首提地。对上海来说,这既是光荣,也意味着一份特殊的使命。此次全会指出,上海要以更大力度推进人民城市建设,努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老一辈上海人有这样的记忆,晨起第一件事“倒马桶”,这是以前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经过多年旧区改造的持续发力,上海“拎马桶”家庭总量持续降低。
“明年一项重点任务就是奋力推进两旧改造,全力以赴解决拎马桶问题。”徐惠丽在谈到2025年黄浦区重点工作时说。在上海,大部分“拎马桶”家庭集中在市中心的黄浦区、虹口区和静安区。
2024年10月,上海徐汇东安一、二村启动集中搬迁。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摄
上海一直在努力解决市民宜居安居问题。2024年,上海加快“两旧一村”改造,城中村改造提速,年度认定项目增至21个。2024年10月,徐汇东安一、二村完成上海史上最大单地块一次性征收,6000多户居民就此挥别旧居,奔向美好新家园。
考虑到外来人口多,面向新市民,上海加快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最近五年来已累计建设筹措超过50万套。其中,对快递外卖、保安保洁、家政服务等城市运行一线保障人员,建设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累计提供4.1万张床位,未来还将扩容提质。
华润有巢公寓“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项目 受访者供图
根据此次全会部署,上海将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加力实施大规模技能提升培训。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更好匹配群众需求。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及时倾听和回应群众呼声,更好解决突出民生难题,及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
有市委委员关注学生上学和教育,一方面,上海要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推动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并且与市民需求相匹配。另一方面,2025年针对学龄人口“次第过峰”,要加强教育资源跨区域、跨学段余缺调配,提前布局。
文旅项目也受到关注,位于金山区的乐高乐园2025年将开园。上海市委委员、金山区委书记刘健表示,金山将抓住乐高乐园带来的发展机遇,与地区文旅优质资源结合,把“流量”转为“留量”,发挥旅游业“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
不难想象,2025年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但从全局看,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对上海来说,龙头带动优势、改革开放优势、科技和人才优势、治理现代化优势也没有变。
上海市委委员们表示,上海将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进一步强化挑大梁、作贡献的责任担当,坚定信心,干字当头,奋力一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