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征程中,应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金羊网资料图
12 月 18 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召开广东厂家新技能专题新闻发布会。全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 8 年全国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6.9%、11.6%,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 56.4%、31.5%,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稳固,全省约 90% 的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研发经费、发明专利申请均来源于企业。
当下,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和行动。广东将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作纳入《广东省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条例》,通过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攻关任务和省产业基础再造、产业创新能力建设、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奖补等政策,支持创新中心开展共性技术攻关,制造业创新中心已逐步成为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创新人才集聚的核心创新载体。这一 " 八连冠 " 的辉煌成就,宛如一颗璀璨星辰,照亮了广东在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上的奋进轨迹,其成功实践值得深入剖析与借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广东在这一方面无疑是全国的领跑者。连续 8 年雄踞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榜首,绝不是偶然所得,而是多年来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成果。这背后,是广东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从顶层设计上为创新发展谋篇布局,构建起了一套有利于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活力迸发的体制机制。无论是在科技研发投入、创新人才培育,还是在创新平台搭建等方面,广东都不遗余力,持之以恒地为创新生态系统 " 浇水施肥 ",让创新的种子在南粤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今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更是为广东的创新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注脚。先进制造业、高端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6.9% 和 11.6%,占规上工业比重稳步提升至 56.4% 和 31.5%。这些数据背后,是广东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的坚实步伐。在全球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广东敏锐地捕捉到了先进制造和高端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研发投入,推动传统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从智能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的广泛应用,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蓬勃兴起;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异军突起,到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突破,广东的制造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 " 蝶变 ",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产学研和融合发展,广东有大作为。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广东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稳固。全省 90% 的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研发经费以及发明专利申请均来源于企业,这一数据充分彰显了企业在广东创新体系中的核心引擎作用。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对市场需求有着最为敏锐的感知和深刻的理解。广东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让企业真正成为了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导力量。华为、腾讯、比亚迪等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更是在全球科技创新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广东创新驱动发展的一张张亮丽名片。
广东的创新实践,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多维度的宝贵借鉴。首先,要坚持战略引领,强化顶层设计。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清晰明确的创新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创新的目标、重点领域和实施路径,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政策体系,为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其次,要聚焦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命脉,制造业则是实体经济的核心。各地应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技术制造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等手段,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再者,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激发市场创新活力。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培育创新文化,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创新成果保驾护航,让企业在创新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回报。
此外,还要注重创新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没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创新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各地应加大教育投入,加强高校和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育本土创新人才。同时,要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和发展空间,让各类人才在创新的舞台上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向 " 新 " 而行,"8 连冠 " 的广东实践值得借鉴。广东以连续 8 年区域创新综合能力全国第一的卓越成绩,生动诠释了向新而行的深刻内涵和巨大价值。其创新实践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范例。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征程中,应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强大的创新力量。(李红军)
编辑:吴方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