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M西岸梦中心。“上海徐汇” 微信公众号资料图
过去几个月里,上海最瞩目的新晋城市地标当有Gate M西岸梦中心一席。在徐汇滨江,一座百年水泥厂华丽转身,成为了工业传统与时尚潮流共铸的一处都市生活空间。
在西岸梦中心南区,水泥厂保留工业建筑体量最大的煤湿矿渣库,成了名为“梦工场”的大型滨水文化集市空间。筒仓在保留原工业构筑物风貌的基础上,拆除非结构性的底部的操作平台及顶部附属库房,内部改造后用作攀岩等极限运动场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岸梦中心项目中,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担任总控,南区的总体规划以及建筑单体的方案设计,由来自荷兰的MVRDV建筑规划事务所的设计团队负责完成,而其中就有来自台湾的建筑师。
在尊重建筑历史空间的前提下,完成对工业遗存的保护再生,实现城市更新,这不论在上海还是在台北,都已经积累了众多的成功经验。在建筑设计实践中,基于一致的文化背景,两地的理念也能够互融共通,彼此借鉴。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城市更新院院长邹勋说:“和来自台湾的建筑师交流时会发现,建筑设计是大家相互共通的纽带。”
事实上,对于建筑文化和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两地之间学术层面的交流由来已久。大陆梁思成先生、刘敦桢先生、陈从周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台湾建筑学者汉宝德先生的建筑理论和著作,如《明清建筑二论》、《东西建筑十讲》等等,引发两岸建筑文化共鸣;夏铸九先生2023年也曾受邀在同济大学作题为《风土保护:反思现代性》的讲座,和上海的建筑师、建筑学者和学生交流探讨。
邹勋告诉记者,在进行上海部分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时,也有机会和台北同行交流和互动。“大家非常同步同调,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大家共通点非常多。”邹勋指出,两座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建设起来的城市,经历工业革命的冲击后,都需要回应现有城市空间和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的命题。尽管工作启动的时间不同,但两地经历的过程和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
12月17日,“2024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在台北举行,围绕“智慧治理 永续未来”的主题,两市将通过交流研讨,在友善交通、河川治理、人文城市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和互动交流。在人文城市的讨论中,城市更新与建筑设计也会是绕不开的话题。
从上海的福泉山遗址、黄浦老城厢,到台北的大稻埕、剥皮寮等,这些区域都是中华传统文化凝结而成的城市建设产物。而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转译,两座城市的代表性建筑更是进行了充分的诠释。
1999年建成的金茂大厦,通过提取传统建筑中的尺度、比例,用现代的建造方式和材料完成了对古代密檐式砖塔的现代转移。2004年建成的台北101大厦则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斗栱元素,通过一个个高8层的倒梯形重复,形成了高层建筑横向的划分,整体建筑形象让人联想到“竹”的概念。
除了城区建设之外,邹勋认为上海和台北虽然规模不同,但是同样都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村人口,大城市中的乡村建设策略也是两地共享的一个命题。台湾的乡村建设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富丽农村”的建设目标,上海则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确认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针,近年来又提出“沪派江南”的理念,在15个乡镇进行试点。在乡村地区的实践中,两地同样有着诸多共通点。
第一是乡村建设非常强调村民的参与,建设成果不能远离村民的生活需求。第二是对于在地文化和材料的挖掘和运用,避免照搬城区建设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而是体现在地性,体现乡村和城市的不同。第三是对于场地的尊重,尊重环境中已经存在的建筑、构筑、植被、水系、地形高差等元素,将乡村环境原有的风貌和特点延续下去。
邹勋相信,台北和上海两地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传承、城市更新、乡村建设方面的共通点,值得互相学习、共同思考,也是两地未来开展进一步交流、合作的基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