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疼痛背后的危机信号
当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要立即就医:持续超过6小时的剧烈疼痛;发热伴寒战(可能继发感染性休克);无尿或尿量明显减少;双侧腰痛伴肾功能异常。
四、疼痛突然缓解的警示——疼痛消失≠警报解除
临床上常见两种危险情况:一是结石完全排出,疼痛瞬间消失,排尿时有砂砾感;二是结石移位回肾盂,疼痛减轻但梗阻持续,可能造成隐匿性肾损伤。
许多患者存在认知误区,认为结石不痛就是“好了”——这种想法可能酿成大祸。临床统计显示,约35%的泌尿系结石患者没有明显疼痛症状,但这恰恰是更需要警惕的情况。
疼痛缓解可能意味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一种是结石顺利排出体外,另一种是结石滞留引发代偿性适应,后者往往预示着更严重的病理改变。有四大隐匿性危害需警惕:
1. 慢性肾功能损伤
长期梗阻导致肾盂内压力升高,肾实质逐渐变薄。研究发现,完全性无痛性梗阻6周即可造成不可逆肾功能损害,其危害远超急性肾绞痛。
2. 感染温床形成
停滞的结石表面易滋生细菌,引发反复尿路感染。约20%的无症状结石患者会进展为肾积脓,这类感染往往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发高热寒战。
3. 结石体积暴增
在碱性尿液中,磷酸盐结石每月可增大1mm-2mm。曾有病例报道,某患者因忽略无症状肾结石,2年后结石从5mm发展至鹿角形结石,填满整个肾盂。
4. 并发症触发风险
长期存在的结石可能诱发鳞状上皮化生,临床数据显示,超过10年的膀胱结石患者癌变风险增加3-5倍。
专家建议的处理方案是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即使无症状,也应每3个月进行超声检查。需要注意的是,X线平片可能漏诊尿酸结石,需结合CT检查。
在干预方面,应遵循如下原则:对于<5mm的结石,可通过药物排石+生活方式干预;对于5mm-10mm的结石,可根据解剖位置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对于>10mm的结石,建议进行微创手术(如输尿管软镜)。同时,所有无症状结石患者均应完成24小时尿液成分分析,约60%的患者存在可纠正的代谢异常。
五、常见答疑
1. 为什么有人结石很大却不疼,小的反而剧痛?
疼痛程度主要取决于梗阻部位和速度。输尿管直径仅2mm-3mm,3mm以上的结石即可引发完全梗阻。而肾盂空间较大,1cm以下结石可能长期无症状。
2. 孕妇出现结石疼痛如何处理?
首选超声检查,禁用CT。治疗以解痉止痛为主,杜冷丁的使用需严格评估胎儿情况。多数建议留置双J管待分娩后处理。
3. 止痛药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项?
推荐阶梯用药:先使用双氯芬酸钠栓(直肠给药避免胃肠道刺激),效果不佳时改用阿片类药物。需注意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加重肾功能损伤。
六、预防疼痛复发的关键措施
1. 每日饮水量维持在2.5-3L。
2. 根据结石成分调整饮食。如为草酸钙结石,可限制菠菜、巧克力;如为尿酸结石,可碱化尿液,控制嘌呤。
3. 定期复查超声(每3-6个月)。
4. 适当运动:建议跳绳等垂直运动。
七、急诊处理流程
突发剧痛—服用备用解痉药—尝试热水浴—若1小时未缓解—急诊就诊—初步检查(尿常规+超声)—镇痛治疗—根据结石大小决定保守或手术。
切记:对待泌尿系结石,我们既要学会在疼痛袭来时科学应对,更要培养“治未痛”的前瞻思维。定期体检、规范治疗、个性化预防的三重防线,才是战胜这颗“会流动的石头”的终极武器。您的肾脏健康,值得被温柔以待。
【简介】
长海医院泌尿外科是1951年成立的我国第一批泌尿外科专业学科,是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重点建设学科,教育部创新团队“973”牵头单位,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临床评价技术平台,国际泌尿外科学会和首批卫生部示范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上海市“重中之重”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泌尿系统肿瘤微创及精准诊疗中心,全军前列腺疾病研究所,全军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研究所。建科以来,以“泌尿生殖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及微创技术”为主攻方向,在泌尿系肿瘤(肾癌、前列腺癌、膀胱癌)与结石、前列腺疾病、男科、生殖与女性泌尿外科疾病、后腹膜肿瘤、微创泌尿外科技术等领域特色鲜明,已形成以转化医学和精准医学为理念的泌尿系统疾病综合研究体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