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之间的老大和老二竞争是常态,去年有农娃之争,今年有美东之争。不过去年的农娃之争,到了最后不是比谁家的水好喝,而是比哪家老板更爱国,最后农夫被定性为 " 汉奸企业 ",网络上发起了抵制潮,这就没意思了。今年的美东之争,也有走调的意思。
美团和京东本来业务没有丝毫竞争,一个卖家电、一个卖餐饮,二者井水不犯河水。美团创始人王兴和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之前的关系,貌似也不错,2017 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 " 东兴饭局 ",曾经名噪一时,虽然坐主位的是马化腾,却是刘强东和王兴联袂发起的。
不过随着两个企业的逐渐成长,之间的业务开始发生冲突。1.15 万亿营业额的京东,随着仓储和物流网络越来越发达,开始想做半小时就送达的即时零售,从蔬菜到药品到餐饮;3000 多亿营业额的美团,随着线下合作商的全领域化,也开始涉足 3C、纸尿裤、奶粉、猫粮等日用生活品外卖。
两家企业逐渐相互向对方商业的腹地渗透,京东的这个板块叫 " 京东秒送(外卖)",美团的这个板块叫 " 美团闪购 "。除此之外,抖音、快手、物美、永辉、胖东来,乃至中石化旗下的易捷也都在发展即时零售业务。
笔者认为,这客观上是好事,一是反映了我们企业的迅速成长和成熟,商业运营能力越来越强,全世界都在羡慕中国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最快捷、低成本的服务,背后最大的两个功臣就是京东、美团;二是,同业有竞争,才会有发展,消费者才能得到更好服务,各在一亩三分地上搞垄断,才是对社会、企业、消费者三方不利的事情。
(美团和京东商业进化史,图片来源:观潮新消费)
在即时消费抢滩战中,美团依托外卖配送网络发达和对经销商的各种优惠政策(比如 3 天到账,而同类商家一般 30 天左右)的优势,占据了先机。据 21 世纪财经报道,2024 年美团的 3C 订单数量已经达到京东的 4 成,这种态势让京东非常紧张,于是开始进军美团的核心业务——抢占餐饮外卖份额。
如果按照过去商战的逻辑,无非是通过发优惠券,为合作商提供更诱人的条件,以及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让市场用脚投票决一胜负。而这次京东却剑走偏锋,不断依靠一些政治性、社会性话题,吸引流量。
首先是京东瞄准了美团所遭遇的一个舆论危机——抖音上有几个博主(非专业出身,创造商业流量动机)批评美团不给骑手上五险一金,于是 2 月 19 日宣布以后给所有的全职骑手(约 1 万人)缴社保,并在接下来两个月时间里不时翻腾这个话题,这成功引起了大家对京东外卖业务的注意,从舆论宣传上可以说是就了巧劲。
关于用工平台有无责任给 " 灵活就业人员 " 上社保,是一个非常专业和复杂的法律问题,目前全球也无定论,即便是在西方劳动者权益保护最完善的国家,笔者在此不想过多赘述。但是,不管京东动机、策略如何,以及这个做法在全国有无广泛推广意义,毫无疑问客观上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
如果说上述做法尚且不违背商业一般竞争的底线,昨天(4 月 21 日)京东的公告,却让媒体界一致大跌眼镜。京东俨然摆出一副天下劳工代言人的角色,一口一个 " 兄弟们 ",用种种政治性批判语言,而把竞争对手描述成贪婪喝人血的资本形象,什么 " 垄断 "、" 压榨 " 等阶级斗争火药味浓烈的词汇都用上了,祖训也用上了。
这显然不是商业上的讲理辩论,而是在政治、道德层面进行大批判,这样就无法正常沟通了,如果过几年回看,笔者认为这只能是企业舆论战的一个败笔。
( 京东集团的《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
笔者还有几点想说的:
1. 京东批评对手的这些语言,显然都是网络民粹攻击民营企业的通用语言,京东最好不要充当这种充满戾气语言的传播者,有朝一日你触动了社会的某方面敏感神经,人家(指社会上的那些极端主义者)也会用这些话来骂你。
我们的任何企业都不要迎合网络民粹的 " 良心企业 "、" 黑心资本 " 的二分法,把自己包装成 " 良心企业 ",然后说对方是 " 黑心资本 ",也不要试图用激化社会不理性的舆论的方式,来打倒对手。
2. 民企现在处境都不容易,一方面是全球化退缩带来的经济环境的恶化,另一方面,国内的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的问题也是有目共睹。大家商业竞争归竞争,但是要与人为善,要抱团取暖,中国商业市场如此之大,不是只能容下一家企业、有你无我,二者也可以是良性竞争、共同发展的关系,不要搞零和游戏。
(即时零售是一片商业蓝海,并不是只能容下一个企业,图片来源:零售商业财经)
3. 觉得 " 民心可用 ",把商业问题转化为社会政治议题,商业竞争政治化,是一种小聪明,虽然可能暂时得到一些好处,但是最终会被反噬。
4. 企业并非没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公共责任,之前有些知名企业就做得不错,甚至自办刊物讨论公共话题,发行量还不小。但是如果某个企业之前对底层权利问题毫无兴趣,某天突然扮演起代言人角色,选择性攻击竞争对手的某些作为,那只不过是试图利用公众的情绪而已,这种言论没有道德表扬意义。
5. 京东今天又是给骑手上社保,又是给家属找工作,不要过度提高社会和就业人员的期望,真的几百万骑手过来,它真的能管得了吗?如果京东的全职骑手达到美团 80 余万人的规模,所承担的社保费将会在 150 亿以上(占利润三分之一以上),它还都给上五险一金吗?
京东秒送最后跟竞家拼的还是速度,自称要给消费者带来 " 好物立享、最快 9 分钟送达 " 的体验,不是还得依靠算法和压缩时间吗?所以,宣传也要讲分寸,过分的承诺不要做,不要把自己架到 " 道德制高点 " 上,以免日后被动。
笔者说这些,并不是因为对京东有什么成见,笔者是京东非常忠实的用户,日常消费主要支出渠道就是京东,是京享值前 3% 的用户,笔者也没有任何动机去黑这家企业,它的商业创新和贡献,都需要去肯定。笔者仅是希望京东这个中国营业额最大的民企,能做公平竞争、理性竞争的表率。民企当下都不易,还是(笔)刀下留情为好。正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