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2025年4月23日)是第30届世界读书日,上海这所小学提前一天用特别的方式来共度书香的浪漫。
4月22日,来自上海市普陀区新普陀小学东校的学生代表组成了“阅读百人团”,齐聚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以“我的‘书’适圈”为主题,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阅读盛宴。

“阅读百人团”首先一同沉浸在 “书”适圈中,共读《南塘老街》这本书,在文字中漫步青石板路,感受老街的烟火与乡愁。在与《南塘老街》整本书进行了一小时的奇妙“约会”之后,“阅读百人团”又开启了分组创意实践活动,将任务单上的每一项挑战逐一攻克。

孩子们从“小书迷”化身“策展人”,开始了创意布展,模仿钟书阁、朵云书院的策展方式,以展板、互动体验打造沉浸式场景,让奇思妙想在彼此的指尖绽放:神话组的九色鹿场景、魔术小天团的“隐形药水”互动等,都让书页间的想象变成可触摸的体验。“我们争论该选哪段神话做豆豆本,最后发现每人都贡献了金点子!”王玉荣同学说。
五年级的王元佳同学参与了《诗说唐诗三百年》的献词撰写小组,三百年诗韵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每一首唐诗都是一颗璀璨星辰,他们通过自己的巧心思让经典诗篇在献词中焕发别样光彩,呈现出不一样的诗意世界。

合上的是书页,打开的是心门。在展示交流环节,孩子们以书为帆,以梦为桨,通过手绘海报、声音档案、故事场景制作等多种形式,将阅读的感悟转化为可视化的作品。构建了可感可触的“阅读思维图谱”。
普陀区小学语文教研员郁琼蕾点评说:“孩子们用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碰撞思维,用审美与热情点燃了集体的智慧火花。独阅乐不如众阅乐,‘书适圈’正在连接更广阔的世界。”
作为“数字化原住民”,这群出生于2010年之后的小学生们,被电子产品、短视频、碎片化阅读包围,当数字化浪潮冲刷着现代生活,纸质阅读还有意义么?
王元佳同学的回答是肯定的:“纸质书是安静的灯塔,在碎片化时代为心灵指引方向;名句的力量,是千年智慧对当下的温柔鼓舞。”
这场阅读盛宴中也有DeepSeek等人工智能工具的参与,孩子们用语文课积累的修辞手法撰写初稿,借助DeepSeek优化情感表达,AI的加入和人机协作,是科技赋能学习的成果,但孩子们也有着清晰的认知:科技是翅膀,情感却是文字永恒的灵魂。
“纸质书读起来更有氛围,在图书馆安静的环境里读书,和同学们进行读书分享,带来的情感体验是不同的。”王元佳同学认为,人工智能可以优化文字,但无法替代指尖翻动书页时那份独属于心灵的触动。

“在如今人工智能兴起、短视频攻击和碎片化信息冲击下,阅读的浪漫是需要校家社共同守护的。”新普陀小学东校副校长金燕认为,让书本成为联结情感的纽带,让知识在跨学科碰撞中生根发芽,为孩子们的成长插上翅膀,让文字成为照亮未来的星辰大海。
新普陀小学东校希望通过限时共读、创意写作等活动,让孩子们沉浸式感受文字的魅力,用劳动、美术等跨学科知识拓展阅读体验,让多元阅读成为孩子们成长的重要助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