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化布局扩大“朋友圈”,通过“供应链”出口应对冲击
面积不足30平方公里的晋江英林镇,分布着大大小小200多家泳装企业。走进晋江市七彩狐服装织造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忙着将泳衣、健身服、沙滩裤等装箱打包。
“已经装了10多个箱子,这还只是一部分。”七彩狐业务副总许永祝已经参加了20多届广交会。
业务好不好,展会对接是晴雨表。许永祝说,过去几年,七彩狐在每届广交会都能增加10%以上的新客户。这次公司申请了14个展台,包括核心区域2个品牌展位,“增加了不少订单。”
信心来自哪里?许永祝娓娓道来:七八年前,企业积极拓展欧洲、南美等地市场,“朋友圈”越来越大。在海外市场日趋饱和的形势下,企业去年交付订单3300万件(套),营收增长12%。
不同市场订单的占比,折射出七彩狐多元化布局的成效:欧洲从30%增长到55%左右,南美则涨到了25%左右。这几年,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东风,订单增速显著。
泳衣订单季节性明显。许永祝说,美国的订单是去年下的,今年4月初已经出完,后续难免受影响,但通过其他市场能补回来。
少了一块市场,成长空间在哪儿?许永祝说起与一名埃及客商相识的故事。2016年,这名客商首次到访七彩狐,本是洽谈面料采购事宜,参观工厂后,惊叹企业完整的产业链,萌生在埃及设厂的想法。之后,从织布、印花等机台,到辅料、布料,七彩狐手把手帮助客商搭建了埃及工厂。像这样的全球合作工厂,也分布在越南、菲律宾和肯尼亚等地。
从原辅料供应、设计再到生产,七彩狐都有涉及,不只是出口成品,还能出口“供应链”。“做泳装,兜兜转转离不开英林镇。企业可以外迁,产业链不易搬走,这是应对外部冲击的底气。”许永祝说。
进一步巩固泳装供应链实力,去年3月,七彩狐开建新的面料工厂,今年下半年就能建成。
“供应链”出口的不只泳装产业,在鞋服、卫生用品等领域,这种外贸方式也渐成趋势。
拓宽成长空间,七彩狐还扩充品类,提高产品附加值。3年前,企业建设了精品分车间,专门做高档订单,利润是普通订单的好几倍。泳衣之外,还有健身裤、瑜伽服,两年前甚至做起了棉衣。
“反应快、交付品质好,客户信任我们,第一年就交付30万件棉服,去年出货量增长到50万件。”许永祝看好新品类前景。
顺应泳装绿色低碳潮流,从参与标准制定到牵头制定标准,以七彩狐为代表的英林镇企业树立起行业标杆。
行走七彩狐车间,缝纫机“哒哒哒”的声音此起彼伏。“我们实现了连续30年增长,有信心保持这种势头。”许永祝说。
一块冻干
打造自有品牌增强知名度,通过跨境电商触达海外用户
水果清洗、切块后,放到速冻机急速冷冻,再进行真空干燥……在晋江三创园福建省有零有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加工后的冻干将销往东南亚。
不同于许多食品外贸企业以承接代工订单为主,2022年底,有零有食拓展东南亚市场,创立外贸品牌——UrSnacks,主打品牌出海。
拿起一块冻干草莓,有零有食总经理陈世伟告诉记者,印度尼西亚不产草莓,冻干在那很受欢迎。企业刚开始在当地拓展市场,今年营收预计达5000万元,利润也很可观。
不到3年,有零有食何以打出品牌?陈世伟细说原委:冻干是蓝海市场,没有主导品牌,有零有食借助TikTok等新兴跨境电商营销,通过与当地网红、主播等合作,把握消费者心理,精准触达客户。“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说起冻干,当地人很容易想到UrSnacks。”陈世伟说。
未来,有零有食将推动火龙果、榴莲等冻干进入欧美市场。陈世伟说,预计今年海外市场占总营收的20%,增长空间很大。
在食品行业摸爬滚打近20年,陈世伟创业历经起伏。谈起关税影响,他说:“眼下营销方式的变革,为国内食品品牌出海提供了机遇。抓住机遇就会发现,全球待开发的市场很广阔。”
品牌出海,跨境电商是渠道之一。这次走访,记者明显感到晋江在发力。今年2月,“晋品出海”指挥部揭牌。同时,晋江市跨境电商数字化服务中心成立,政府购买服务,引进专业机构为“晋品出海”提供平台、货源、运营、物流等一站式公益服务。截至目前,该中心帮助上百家外贸企业新增跨境电商业态,成功推出4个本土跨境电商品牌。
“从MCN(多频道网络)机构、海外仓到跨境结算,今年以来,各类跨境服务资源加速在晋江汇聚。”晋江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刘启源说。
“晋品出海”,线下渠道也在积极推进。孙水滨告诉记者,本届晋江鞋(体)博会上,10多个国家的商协会会长与晋江行业协会深度对接,“抱团”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商讨开拓海外市场。展会还邀请到意大利加达、法国智奥等全球会展头部企业参会,一大批晋江相关行业品牌,将借助这两大海外展览平台走向全球。
一把雨伞
超大规模市场摊薄开发成本,通过新产品拓展市场新空间
晋江东石镇被称为“中国伞都”,全球每4把伞中就有1把“东石造”。
福建优安纳伞业科技有限公司展厅里,总经理王翔鹏兴致勃勃地介绍:“这里的伞不仅面料、款式、颜色各异,还有许多新功能。”
在放折叠伞的展位,记者看到,有的伞可以自动开合,有的带电灯、指南针,甚至还有电风扇。用上“记忆贴片”材料后,使用久了,伞面依旧光滑平整。
做这么多品类,为何不担心会砸在手里?王翔鹏解释,背靠超大规模市场,企业敢于去做新的尝试,这是难以替代的优势。
他算了一笔账:假如10万元开一套新模具,起订量只有1万把,每把伞要增加10元成本,很难有竞争力。到30万把后,摊下来每把成本只需增加3角钱左右,加价在可接受范围内,消费者也愿意为品质买单。去年优安纳为东南亚客户生产的锁扣伞,一周便卖了30多万把。
做伞30多年,优安纳曾长期专注外贸,近些年尝试“两条腿”走路,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得益于国内外市场规模支撑,企业从早年做贴牌代工到现在做研发、设计,向打造自主品牌延伸。
强化研发设计后,优安纳行业地位不断提升。王翔鹏告诉记者,2016年之前,优安纳从国外买样品,对着样子做。如今,客商来考察,看到优安纳开发啥,他们就要求做啥。欧洲、南美、非洲的80多个国家有优安纳的产品销售。
前不久,西班牙和巴西的客商来优安纳,王翔鹏向他们推荐了3款产品,对方当即表示:“全部要照样生产。”有研发打底,优安纳走差异化竞争路线。“产品品质好,订单开出价格后,对方一般不再还价了。”王翔鹏说。
“池塘大,鱼才大。”王翔鹏说。当地政府牵头,优安纳等东石伞业领头企业组织,2016年起办起了“中国伞都杯”工业设计大赛。通过赛事,越来越多瞄准消费者需求、适应年轻人审美的产品走向市场。这一过程中,东石制伞自动化水平也持续攀升,效率显著提升。
说起外部环境变化影响,王翔鹏的见解是,好产品总会有市场,拥抱变化、积极改变,总能发现新机会,拓展市场新空间。
王翔鹏认为,挖掘年轻一代的需求,企业将持续成长。“我与新一代创业者交流比较多,大家嗅觉敏锐、干劲十足,我们都看好未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