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新一轮关税战将给上海企业带来怎样的冲击?
近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佳接受了界面新闻专访。他指出,上海外贸结构具有一定承压性,可能不会立刻受到较大影响,但未来受冲击是必然结果。关税战的影响将从市场端传导至生产端,影响上海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高新技术企业。
美国加征关税的同时,可能还会伴随其他限制性措施,如对技术转让、跨国投资等领域的限制,这将增加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和并购时面临的不确定性,促使部分技术密集型产业加速“去美国化”,从而对我国技术合作和创新体系产生不利影响。
上海应该如何应对?
王佳认为,关税战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上海要保持战略定力,采取短期稳企业与长期改革,系统性应对关税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以下为经过编辑的采访实录:
界面新闻:这一轮关税战可能对上海哪些企业带来冲击?带来怎样的冲击?
王佳:目前大家更多的关注关税对出口企业的冲击。由于关税的增加,出口成本必然上升,因此出口量将减少,尤其是对美业务的订单剧减、利润压缩以及运营不稳定等困境。由于出口业务的压缩,外贸企业有可能进一步缩小企业规模。
还有一类是进口企业遇到的问题,由于我国也对美国加征关税实施反制,国内使用美国进口零件的企业,在生产或销售整机时,也面临进口零件价格上涨的成本压力。
关税政策的不稳定性导致整个市场的不确定性持续增加,市场的风险始终在上升,企业在规划产能和投产时将有所顾虑,不可能像往常一样进行更好的投资。
界面新闻:企业受到的冲击程度不一,具体来看,哪些类型的企业可能受影响较大?
王佳:从上海的出口货物规模与比例分析,机电产品影响面最广,主要指电子信息类产品,例如手机、笔记本之类的企业,通信设备或机械装备等高新技术企业也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另外,对成本变化比较敏感的一些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比如上海的纺织服装、玩具、塑料制品和家居等纺织与轻工企业。
此外,由于美国800美元快递包裹入境免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做跨境电商的企业,尤其是做小额订单的中小外贸企业将受影响。
界面新闻:根据上海市商务委的数据,上海有外贸记录的企业超过5.8万家,对美有贸易记录的企业是2.2万家,上海外贸产品的中间品、工业品占比达85%,消费品只占10%。这样的外贸结构,对关税战承压能力如何?
王佳:2.2万家外贸企业有对美贸易纪录,有的对美贸易业务占比超过了60%,有的对美贸易占比较小,因此要分开考虑。
从上海的贸易品结构来看,可能不会立刻受到较大的影响,但未来受到冲击肯定是必然的结果,需要提早做好准备。以汽车产业链为例,上海对美整车出口的总量并不高,但整个汽车产业链的零部件等中间品、工业品的出口却很依赖美国市场。虽然有些汽车产业链企业已经在墨西哥等地布局工厂,但仍处于产能爬坡的阶段,未来关税对汽车产业链的影响可能有所改善。
相比消费品,工业品、中间品受关税战影响的时间会延迟一些,但还是会受到打击,依赖美国市场销售零部件、组装产品的中小企业都会受到影响。再比如通信设备,也许部分企业的终端设备已经百分百实现了国产化,但是这个产业链里生产零部件的中小企业会受到很大影响。零部件订单减少,这样一级一级传导的话,最终会波及整个产业链。
界面新闻:上海经济的外向型特点非常明显,除了国际贸易,还有哪些领域可能也会受影响?
王佳:一个是刚刚提到的制造业,还有一个是服务于国内制造业的企业,例如参与研发设计、技术服务、货物运输、仓储以及金融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
界面新闻:面对这一系列不确定性,上海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王佳:出口转内销是大部分出口企业的应对举措,中央和上海都已经实施减税或者消费补贴等刺激内需的政策,通过扩大内需,发挥国内服务消费的潜力,以应对出口下滑。政府也在支持出口转内销,鼓励企业通过数字化平台拓展内需市场。之前已经有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推出相应支持性政策。虽然出口转内销会遇到一些困难,但这也是一个机遇,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构建多维市场网络,鼓励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将业务逐步拓展到其他国家,例如“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东盟国家、新兴经济体等,避免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我们已经了解到有些企业自救的动向,将业务转向孟加拉国、东南亚等地区。
从产能布局的角度分析,产业链的优化至关重要,企业要考虑全球配置,可以向东南亚、南美等地转移部分产能,合理布局全球产业链。
界面新闻:您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美国加征关税的同时,可能还会伴随其他限制性措施,如对技术转让、跨国投资等领域的限制。这将增加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和并购时面临的不确定性,促使部分技术密集型产业加速“去美国化”,从而对我国技术合作和创新体系产生不利影响。具体到上海,应该如何应对?
王佳:未来肯定会面临美国的各种限制措施的打击,例如最近针对我国物流、海事和造船领域提出的301调查措施。
对于政府而言,应该做好短期内稳企业、中长期内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升级的工作任务。
短期内的任务是稳企业,目前的关税战不是企业本身可控的因素,政府必须对企业提供一定的扶持。
更重要的是中长期的目标,通过技术自主化、市场多元化和制度创新,来重塑上海的全球竞争力,提升上海经济的韧性。
此外,上海还有一个特殊的优势就是背靠长三角,我们可以整合苏浙皖的产业链资源,通过“上海研发+周边制造”的模式,为上海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同时减负增效。
上海一直以来在推的优化营商环境举措,要继续打造一个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上海要依托自贸区的优势,进一步深化自贸区改革,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前我们的国际贸易竞争是商品的竞争,未来将是制度的竞争。
界面新闻: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怎么理解这次关税战?可能给我们带来哪些连锁反应?
王佳:在历史上,美国就惯于发动关税战。特朗普政府宣称要平衡贸易赤字、促进制造业回流、保障供应链安全等,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他的关税政策和目的存在一定矛盾。从全球经济发展角度来看,这违反自由贸易、互利共赢这一国际主流秩序和价值观,他完全忽视了全球产业链的深度分工与合作。
美国发起的关税战,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削弱了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性,给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影响。关税政策将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断裂的风险上升,影响全球产业发展的效率。
关税战虽然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反过来也将促进我国加快经济转型。以往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主要是投资主导型,依赖出口与投资,下一步我国必须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将低端制造转向高端制造,同时保障就业,扩大内需,释放14亿人口巨大市场的消费潜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