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一大早,外卖平台江湖就热闹了起来。
商战的残酷性即在于一招不慎就能决定企业生死。在最新的这一轮外卖平台大战中,京东是一个新入局者,它的取态一定是进攻性的、诉诸道德的,美团的取态则是守势的、防备性的。
不过,从两家最新的战法来说,为了毕其功于一役,越位的动作频频,其意自在昭然:把水搅浑。
先来看京东4月21日一早以“京东黑板报”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

文章一开头用语即来势汹汹:“近期,有竞对平台再次玩起‘二选一’游戏,强迫各位骑手不能接京东平台的秒送订单,如有违反,会采取封杀措施。”
此段开篇之后就开始了自己的“同情”、“谴责”云云,还以排比段的形式洋洋洒洒抒发着所谓与“某平台”不共戴天之情。在此篇文章中,京东居然连“望你们好自为之!早日回头是岸!”这样的话都用到了文章中。
商业竞争,诉诸道德,不如诉诸产品质量、服务的比拼。诉诸道德,背后一定隐藏着其他目的。
京东的上述所有道德批判都建立在“近期,有竞对平台再次玩起‘二选一’游戏,强迫各位骑手不能接京东平台的秒送订单”这一“事实”基础上,但这是“事实”吗?
起码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国家反垄断部门公开确认了有外卖平台玩起“二选一”游戏。京东可以向有关反垄断部门举报,也可以公开自己掌握的信息,而不应该公开以“有竞对平台”这样模糊的表述来诉诸道德谴责。要相信网民的判断能力,而不是替网民判断。
京东为何不点名?不点名是否是为了规避责任?竞对平台到底是哪个平台?
在这场外卖平台商战中,美团是守势,也是生死之战。
所以当近期有自媒体出现“美团封杀骑手去某平台跑单”“不要去跑某平台,查到就是永久封号”等内容时,它必然是紧张的,并且坚决否定的。
4月19日晚,美团官方微信公众号“小团有话说”以《安徽一骑手造谣“去其他平台跑单会被美团永久封号”,已被处罚》为题发表文章。文章称,在相关聊天截图流传出来后,小团第一时间与公司相关部门的同事核实,发现该截图中一名谣言传播者,是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外卖骑手曹某。曹某自述是从其他群里看到“乐跑、乐跑远骑手私自跑某平台,美团会永久封号处理”的谣言,觉得好玩,就在乐跑骑手群内转发。按照《网约配送员协议》及骑手App中的秩序保障规则,编造、散播虚假信息或误导性信息,影响公共秩序,均属违规行为,平台已与其沟通澄清,并依照协议进行处理。

在初看该文标题的时候,我以为警方或者网络管理部门已经对这一自媒体言论做出了认定,但看文章正文才发现“安徽一骑手造谣”这一定性是美团平台自己的认定。
美团急于澄清的紧迫感于此也可见一斑。
在有关部门的“认定”和“确认”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做出的时候,为了自身的商业利益,京东和美团都毫无例外地选择了共同的商战战法——把水搅浑。
在“被搅浑的水”里面,真实的问题被掩盖了:
——到底有没有平台在搞“二选一”?
——说“去其他平台跑单会被美团永久封号”的外卖小哥有没有造谣?
——“你可以十几年不为任何一名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你可以用强大的算法对骑手极尽压榨之能事;你可以长期对骑手事故率超过快递小哥三倍以上的安全问题置若罔闻;你可以在约60%以上门店都不赚钱的餐饮行业赚取千亿利润,丝毫不顾餐饮从业者的艰辛和挣扎;你还可以在超过40%毛利的幽灵外卖暴利驱使下,纵容和鼓励幽灵外卖大行其道,丝毫不顾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的指控有没有依据?
这些“事实”并非不言自明。
在“被搅浑的水”里面,主流媒体一定要多问一些真实的问题,而不是有闻必录,更不能拉偏架。
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
(作者陈良飞系澎湃新闻政治新闻部总监、港澳台新闻部总监,高级记者)

设计:王璐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