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读《明史》,发现有位怪杰,他弃王不就,回归山林,研究音律。《中国通史》的历史学家没有亏待他,将他与李时珍各列一章。他的名字叫朱载堉。

朱载堉最大的贡献是创建了十二平均律。这个理论被广泛应用在世界各国的键盘乐器上,包括钢琴。所以,朱载堉被誉为“钢琴理论的鼻祖”。早在万历十二年,在十二平均律未出现前,世界上任何一种乐器在演奏中都不能解决八个音调的转调难题。朱载堉自制了一个长一点七八、有八十一档的双排大算盘,运用高等数学的严密逻辑计算,成功解决了这个困扰世界两千多年的难题,比世界上运用此法计算的荷兰物理数学家斯蒂芬、法国的默森早了数十年。这一发现是音乐史上的重大事件。如果把巴赫称为“钢琴之父”,朱载堉则可称为“钢琴之祖”。
如果没有十二平均律,帕瓦罗蒂的《我的太阳》今天就没法演唱。中国著名的律学家黄翔鹏说:“十二平均律不是一个单项的科研成果,而是涉及古代计量科学、数学、物理学中的音乐声学,纵贯中国乐律学史,旁及天文历算并密切相关于音乐艺术实践的、博大精深的成果。”在《朱载堉——明代的科学和艺术巨星》一书中,戴念祖引用了德国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的话:“在中国人中,有一个王子叫朱载堉的,倡导七声音阶。把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以及变调的方法,这是一个天才的发明。”
十二平均律是音乐学和音乐物理学的一大革命,也是世界科学史上的一大发明,很多中外学者尊崇他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百科全书式的伟人”。
称他“百科全书式的伟人”,的确一点不为过。朱载堉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和科学家,还是一位乐器制造家。他精心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定音乐器——弦准,把十二平均律的理论推广到音乐实践中,制作了三十六支铜制律管,每管表示一律。朱载堉还进行开平方、开立方的计算,提出了“异径管说”,并以此为据,设计并制造出弦准和律管。比利时布鲁塞尔乐器博物馆馆长马荣经过20年的研究,才复制了其中的两支律管。他说:“这样伟大的发明,只有聪明的中国人才能做得出。”
此外,朱载堉首创利用珠算进行开平方,研究出了数列等式,在世界上最早解答了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末项和项数,解决了不同进位制的小数换算,其中某些演算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欧洲人赞叹并实践朱载堉的发明,但在中国,他的创造长时期被束之高阁。翻开任何一本历史教科书,无论是小学的或是中学的,都很容易看到李时珍、汤显祖、徐霞客、徐光启的成就,而鲜少看到朱载堉的名字。于是李约瑟博士说:“这真是不可思议的讽刺。”
为应对李约瑟博士的讽刺,我特作此短文,为之一纪。请注意:在中国明代,有超越巴赫的“钢琴之祖”朱载堉,也有陈景润式的数学家朱载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