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平街道因拥有不少树龄悠久的法国梧桐,也被称作“梧桐区”。咖啡馆“毛姆礼帽”的创始人邱见和叶锋想要给这片“梧桐区”增加一些文学情怀。
这家咖啡店去年开业,店内有一顶毛姆戴过的礼帽,这也是店名的由来。店里还能看到安徒生的手稿、爱因斯坦的演算草稿等藏品,每个季度还会有不同的小型展览可以免费参观。“比起快速盈利,我们希望更多热爱文学的年轻人喜欢上这里。”叶锋说。
用创意打破同质化
若想在咖啡馆众多的上海站稳脚跟,年轻的主理人深知:必须用创意打破同质化。天平街道的3家小店便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诠释了“咖啡+”的可能性。
叶锋介绍,“毛姆礼帽”咖啡馆目前已形成“文商展一体”的青春经济模式,“我们卖的不仅是咖啡,更是内容”。他们将菜单、杯垫甚至餐巾纸设计成文学剪影,除了定期举办主题多样的分享沙龙,还制作了帆布包、咖啡杯等“咖啡+文学”的系列周边产品。
叶锋回忆说,有一名顾客环游各国时总会精心拍一张他们帆布包的打卡照发到群里,“这种由共同兴趣爱好产生的连接,也是激励我们创业的动力之一”。
何凰棋及其创业团队一直在研究社区咖啡馆的发展模式和生态。2020年“口袋咖啡”开门营业后,她注意到这里不仅是人们放松的地方,也是宠物们在高楼大厦间难得的活动空间。
因此,何凰棋和丈夫成为口袋公园的管理者,在社区内宣传文明养宠,定期举办宠物友好的集市活动,集市里既有修家电的便民摊,也有青年艺术家的文创展位。“有客人说这里很‘魔幻’,能看到遛狗老人和时尚青年和谐共处。”何凰棋说。
秦舒琪则在开店的过程中发现了“放学经济”的商机,在放学时段推出“非咖啡饮品买一送一”活动。“我选址的时候没想到这附近有3所学校,后来在放学时段发现街上一下子出现了很多学生,我就马上推出了‘放学别走’特别活动。”秦舒琪说。
30%以上咖啡师是“斜杠青年”
《上海共青团推进青春经济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通过打造青年发展型街区、建设24小时“年轻力”单元等,为青年提供更多新颖、有趣的消费选择,激发青年消费欲望;要通过赋能指导,孵化独具个性的青春小店、市集和摊位,支持其提质拓面。
如今,邱见在街道和团组织的协调牵线下,搭建起越来越多的青年社群,增加了小店30%的收入,初步实现了收支平衡。3月中旬,他在浙江嘉兴开了“毛姆礼帽”的第一家分店。
秦舒琪干劲十足,计划很快推出新的非咖啡饮品。街道和区级团委条块联动,也在尝试孵化更多像Q BOX这样的“放学经济”业态,将咖啡店变为课后社交与学习的“第三空间”。不少学校社团开展咖啡拉花体验、微创业讲座等活动,为这里带来了人气。
团徐汇区委针对咖啡馆开展了一项调研,深度挖掘徐汇咖啡企业经营状况与需求,对话107家店铺、374名咖啡行业青年员工。调研发现,98%以上的从业青年拥有本科及专业的职业教育学历,从业人员学历较高、专业较强的特征突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青年往往会选择在小型、独立店铺从业。此外,不少从业人员是“斜杠”青年,除了咖啡师,30%以上的青年拥有其他兼职。
这次调研共收集到涵盖宣传、服务、环境卫生、培训等方面的50条需求。围绕这些需求,团徐汇区委下一步将联合街道推出定制化服务方案,如开发职业技能提升课程、打造智慧化社区服务平台解决经营难题等,以服务创新推动咖啡行业和青春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