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起小时候在乡下,每逢下雨,母亲总会把家里唯一的胶鞋让给我穿。她自己则赤着脚,踩着泥泞的田埂去地里干活。那时的我,目光所及不过是乡村的狭小天地,怎么也无法想象,在遥远的外面世界,会有人因一双皮鞋而打车出行。
思绪飘回聚会现场,小李也打开了话匣子,分享他初来北京时的经历。为了省下两块钱公交费,他每天提前半小时出门,步行四站地去上班。有一次下大雨,他舍不得买伞,硬是顶着报纸,在雨中一路狂奔。抵达公司时,浑身早已湿透,狼狈得像只落汤鸡。而现在,经过多年的打拼,他已今非昔比,能够轻松地在高级餐厅宴请朋友。
他说,不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力,而是经历塑造了认知。
夜幕降临,霓虹灯光渐次亮起,玻璃窗上的水痕将灯光折射成斑斓的色块。我想起另一个朋友说的故事:一位清洁工阿姨,每天中午都坐在写字楼下的台阶上吃饭。她总是小心翼翼地把饭盒放在膝盖上,生怕弄脏了台阶。直到有一天,一位白领姑娘邀请她一起坐在长椅上吃饭,她才第一次知道,原来这座城市的公共设施,也有她的一份。
咖啡馆里飘来拿铁的香气,我望着窗外川流不息的车流,忽然明白:消费能力的差异固然存在,但真正限制我们的,或许不是物质条件,而是固化的思维。就像那位北京姑娘豪爽出行的背后,是对广阔世界自由探索的强烈向往;打车年轻人看似奢侈行为的内里,是对精致生活品质的执着追求。
雨渐渐停了,街上的行人多了起来。我看见一对情侣共撑一把伞,女孩的高跟鞋小心翼翼地避开积水;一位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飞驰而过,溅起的水花打湿了他的裤脚;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说说笑笑地走过,其中一个还特意跳进路边的水坑,溅得同伴惊叫连连。
这座城市里,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生活。有人一掷千金,有人精打细算,但谁又能说,哪一种活法更值得羡慕呢?就像这场雨,落在豪车的挡风玻璃上,和落在外卖小哥的头盔上,都是同样晶莹的水珠。
我端起已经凉了的咖啡,想起母亲常说的一句话:“日子要慢慢过,路要一步一步走。”是啊,贫穷或许会限制我们的消费选择,但它永远不应成为禁锢我们对美好生活向往与想象的牢笼。就像此刻,我坐在这里,看着这座城市在雨后焕发出新的光彩,心中涌起的,是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抬眼望去,窗外的天空露出一角晴蓝,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弥漫着泥土与青草混合的气息。那个打车的年轻人早已不见踪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