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4日,百威亚太酒厂支持副总裁李新刚在百威武汉工厂讲到,百威亚太首先从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引入先进节水技术等方面,降低水资源的使用,从源头上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其次,做到物尽其用,对生产过程中的水进行梯度回收和处理,并依照严格的质量标准优先就地回用,如原位清洗(CIP)分段回收技术,设备循环冷却水、厂区绿化用水等。
“我们的目标是生产1百升(hl)啤酒只用1百升水,力求将水的消耗降低到极致。”李新刚说。目前,百威亚太用水效率已经低于2 hl/hl,百威中国已经低于1.7hl/hl。根据国际啤酒协会的数据,生产一升啤酒平均需要约4升水。据了解,百威南宁工厂从2015年起,针对耗水大户酿造车间,启动了酿造罐体和管道清洗的清洗用水的分段回收和利用项目。凭借技术创新,把水耗压缩到了1.09百升/百升,无限接近1:1。
李新刚表示,百威亚太将持续探索节水新科技,如无水真空泵技术,数字化能源管理系统,AI智能化管理等,并将最佳实践复制并推广至全部酒厂。
产业链相关利益者协同需量化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产业链上下游相关利益方协同,共同推进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CDP报告显示,2023年,披露水安全问卷的49%的中国企业,在水相关问题上与价值链上的企业已开展合作,18%的中国企业表示,在采购过程中会根据供应商对水安全的影响来对其进行评估。约21%的中国企业披露,作为其供应商采购流程的一部分,其供应商需要满足与水相关的要求。
溢达的业务几乎涵盖了纺织行业的全产业链,从上游原材料供应,到中游生产制造,再到下游销售服务。这意味着,溢达的可持续发展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密不可分。邱孝群谈到,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溢达的核心战略,而在生产中,受下游客户影响,会更加注重在废水治理、水资源利用方面满足甚至严苛于相关标准。近年来,溢达的下游客户由国际品牌向中国本土品牌转变,但可持续发展依然是合作的基础。据了解,溢达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会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一项重要标准。
啤酒生产同样涵盖了上下游企业的水资源消耗。因此,企业也需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提高用水效率。李新刚谈到,2019年,百威中国建立了供应商战略联盟(SSA),百威协调全球资源,通过组织工作坊等形式,让双方的能源管理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并通过定期实地走访,共同探讨和挖掘节能机会点,实现用水效率的加速提升,为价值链管理提供新样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中,只有通过量化的数据,才能衡量整体水资源风险。“除了消费者和投资人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供应链中必须有核心企业受到政府监管或环保组织压力,如对水足迹数据的要求,企业才有动力保护与管理水资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施懿宸认为,水足迹与碳足迹一样,也需要第三方监测,这要求企业配备收集数据的设备。除了总用水量,还要区分每个生产环节的用水、回水、污水排放有多少。
企业尚缺乏对水资源的重视和投入
近年来,水资源在ESG气候风险问题中开始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这方面需要监管支持,慢慢形成市场机制。”施懿宸对研究员谈到,不能仅关注有河川的地方,从生产端到消费端,都涉及水足迹的问题。
对于水资源管理的关注,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GRI)2016年发布的《GRI306:污水和废弃物》已更替为《GRI303:水资源和污水》,要求关注“组织与水作为共有资源的相互影响”“管理与排水相关的影响”,并就“取水-排水-耗水”具体到“地表水、地下水、海水、产生水、第三方水”相关的水量、水资源压力等明细数据,进行披露和分析。
明晟(MSCI)水资源相关评级,则从风险分析展开,围绕“水资源作为重要生产资源被迫中断的风险”“社区反对和监管提升的污水排放风险”“为满足监管要求更新设备和系统、减少用水等增加成本的风险”“用水成本升高的风险”等进行讨论。
对于啤酒企业来说,水资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李新刚认为,首先,水源质量的不稳定会直接影响啤酒的品质。水质的细微变化都可能导致啤酒口感、风味的差异。其次,优质水源的减少意味着企业获取原料的成本大幅提高。为了寻找符合酿造标准的水源,企业需要投入更多资金用于更远距离的取水,或投资建设多重水处理设施。因此,百威亚太每年都会对旗下所有工厂进行全面的水风险评估,以及时应对机遇和挑战。
一直以来,相比碳排放问题,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缺乏企业重视。CDP全球联席披露总监李蜚对研究员表示,企业未来获取优质水资源的风险正在不断增加。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人口持续增长以及工业用水需求攀升,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干旱频发、水源污染、跨区域水资源争夺等挑战,使得水资源的稳定供应面临巨大不确定性。
李蜚认为,对于那些以水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企业而言,例如食品饮料、纺织、造纸、化工、农业和半导体等行业,水资源短缺可能直接影响生产运营,导致产能受限、成本激增,甚至供应链中断。这类企业应当尽快评估风险并建立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企业在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下得以可持续发展。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公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

欢迎前往征订公告页面,获取更多订阅资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