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近日发布18款面向中国需求的工业自动化和数字化产品,其中16款实现全面本土研发。这是自动化行业寒冬下,跨国企业进一步加码中国市场的最新举措。
“中国市场具备强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所以我们把很多的研发资源和设施放在了中国,确保我们不会错过中国的创新机遇。”西门子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首席执行官奈柯(Cedrik Neike)在发布会后对澎湃新闻表示,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确实有所增加,但对自动化行业而言也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比如AI、老龄化趋势及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他同时强调,中国拥有巨大的制造业市场,即便中国增速放缓,也还是比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市场要发展更快、体量更大。“如果想在全球竞争中胜出,你必须要和中国的对手进行竞争,因为中国在这方面是最强的。因此我们要提升自己,和最强的竞争对手去对阵,同时也要和最好的客户携手共赢。在电动车、电池、电机、机械制造等方面,中国都是最强劲的市场之一。我们不会忽视这个市场,更不会退出中国。如果想要提升竞争力,必须要在中国市场深耕。”
“从产能的角度来看,中国制造业的确可能已经不需要很多新的产能建设。”西门子中国执行副总裁、西门子大中华区数字化工业集团总经理王海滨回应澎湃新闻称,“但已有的产能对转型升级、智能化的改造、智能化的技术升级的需求,包括对绿色可持续发展、减碳的追求,再加上工业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革命等等,所有这些仍然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机会。”
为进一步强化本土智造能力建设,3月24日,西门子机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新工厂正式投入运营,其生产的电机和驱动设备不仅供给中国,还将远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市场的魅力不言而喻,但这也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为了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产品竞争力,西门子在去年10月成立了中国创新产品事业部,并增加67%的研发投入(相较于上一财年),用于打造以中国需求为先的工业自动化产品,并实现这些产品从定义、研发、采购到生产和服务的全价值链本地化。未来,中国创新产品事业部将以季度为单位推出新产品及解决方案。
奈柯解释说,这一史无前例的创新节奏是为了适应独特的“中国速度”。“要想变得更快,中国市场就是最好的选择。”
传统上,跨国企业的产品开发面向全球市场,不会为某一区域市场单独开发产品。这种“全球通用”逻辑减缓了产品开发速度:一款产品需要同时满足中国、欧洲、美国等市场的需求,调研及研发周期长,且须符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复杂认证,难以快速响应单一市场的独特需求。
中国市场的增速、规模和独特性让西门子重新审视这一模式。
王海滨表示,中国单一市场的14亿人口和完整产业链,已足以支撑基于本地需求开发产品,而无需过多考虑其他市场。
据悉,中国创新产品事业部获得充分授权、完全自主决策,不需要与西门子在其他国家研发同步,由此可以变得更加敏捷、更贴近本土需求和客户,大大提高创新速度。奈柯强调,这在全球其他市场绝无仅有,只有中国。
西门子3月18日发布公告,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6000余人,其中德国本土裁员约2850人,以应对部分业务部门需求低迷挑战,提升企业竞争力。此次裁员主要涉及数字化工业部门的自动化业务。
奈柯对此回应称,人员调整是为了适应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趋势。在经济高增长时代,西门子在全球部署了大量资源,新的市场环境下需要重新配置。与此同时,再投资仍在进行,很大一部分发生在中国。“我们看到了两到三个市场有着很高的投资潜力,中国市场是其中之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