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敌:太平洋战争,1944—1945》
[美]沃尔多·海因里希斯、[美]马克·加利基奥著,祁长保译,索·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历史学家沃尔多·海因里希斯(Waldo Heinrichs)和马克·加利基奥(Marc Gallicchio)生动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年半里在太平洋发生的战争,从1944年春天的跳岛战役——新几内亚、菲律宾、冲绳和硫磺岛——一直到1945年8月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海因里希斯和加利基奥全面揭示了日本的军事战略和国内激烈的政治辩论,同时对美国的决策进行了修正性讨论。
《大卡车:公路货运业与美国梦的幻灭》
[美]斯蒂夫·维斯利巳著,孙五三译,群·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作者经过百余次深入访谈和历时多年的系统观察,并以卡车司机的职业身份投入货运工作近半年。他用亲身经历与学术洞察,展示了卡车司机的劳动过程和真实的生活境况,对货运业的工人权益问题进行了全面剖析,并探讨了近几十年来美国货运业的变革如何影响长途卡车司机和他们所代表的“美国梦”。
《学术的中心:英法德美》
[以]约瑟夫·本—戴维著,沈文钦、陈洪捷、秦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的大学体系源于共同的欧洲学术传统,处于当今世界上具有影响力和实力的大学体系之列。这四个体系(或者说学术系统)都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典范,然而它们在结构上各不相同,发展模式也大相径庭。本书对西方主要学术系统的异同点进行了分析,勾勒出了现代科学中心从英国(17世纪)和法国(18世纪),逐渐转移到德国(19世纪)和美国(20世纪30年代之后)的过程,并从制度结构和组织层面深入分析了学术中心发生转移的深层原因。
《信用的承诺与风险:一个被遗忘的犹太金融传说与欧洲商业社会的形成》
[意]弗兰切斯卡 · 特里韦拉托著,周保巍译,东方出版中心
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一则毫无根据的犹太金融传说在欧洲广泛传播。该传说声称,中世纪被驱逐的犹太人发明了汇票。这一金融工具后来成为资本主义金融体系的基石。这则传说的起源何在?它为何能够广泛流传,甚至演变为一种常识,影响了孟德斯鸠、伏尔泰、马克思、韦伯、桑巴特等思想家的著述或言论?
《俄国思想史:从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
[波兰]安杰伊·瓦利茨基著,刘文飞译,译林出版社
本书以欧洲思想史为镜鉴,全景式地介绍了从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到20世纪初共百余年的俄国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在作者看来,俄国的18世纪和19世纪构成了一个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时代,便于人们将它视为一个结构整体。正是在这一时代,作为一个群体的知识分子在俄国出现,他们关于俄国命运、关于自身使命等问题的思考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他们围绕着传统与现代、俄国与西方、民粹与马克思主义等主要轴线的思考,呈现出俄国思想家对西方思想的接受和驳斥的过程,也有助于建构整个欧洲思想史的发展语境。
《塔西佗》
[英]罗纳德·塞姆著,吕厚量译,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塔西佗》与《罗马革命》并称为20世纪罗马史家罗纳德·塞姆的两大代表作。虽然在作品的叙事性以及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影响等方面《塔西佗》略逊于后者,但该书却凭借对传主生平材料的竭泽而渔、人物志手法运用的纯熟与对罗马帝国前期时代特征的深刻剖析,成为塞姆学术成就中的巅峰之作。《塔西佗》是西方史学史上一部典型的“以人物写时代”的杰作。从宏观角度看,这部名著迄今仍是我们研究罗马帝国早期政治史、文化史与史学史的必读作品之一。就微观角度而言,这部雄心勃勃的传记提供了一幅西方学术史上关于塔西佗其人其书最为生动细腻的素描。
《反思无人机》
[法]夏马尤著,焦静姝译,商务印书馆
无人机,正从根本上改变战争的形态。这种利用远程控制的新式武器,使得战争参与者既身处后方又位于前线,一面使对战与杀戮显得更间接,一面使创伤和死亡变得更切近。基于丰富的军事理论和战场实践,本书从技术与战术、精神与心理、法律与伦理等多个维度,审视无人机如何深刻改变着战争的进行方式和行为逻辑。由此,作者进一步探讨了无人机的广泛使用对未来人类和政治的深刻影响,宣称我们已经进入一个飞翔的武装“全景敞视监狱”时代。
《三角工厂大火:146人,纽约,真相与变革》
[美]大卫·冯·德莱尔著,刘怀昭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11年3月25日,纽约,格林尼治村三角女装厂。因为一场大火,146名工人失去了生命,他们当中大部分是年轻的移民女工。在制衣业蓬勃兴起的时代,“衫群大王”布兰克和哈里斯成了资本赢家,而“血汗工厂”的另一方,则是罢工队伍中的年轻工人们。女工正在成长为新时代的女性。然而,看似偶然的一场大火改变了一切。几分钟的时间里火势蔓延,消防队员无法救出被困在工厂里面的人,只因为梯子不够高。于是街上的人们惊恐地看着火海中的工人纷纷跳楼。而火灾发生后,各方政治势力风起云涌,进步人士四处奔波,“法庭魔术师”马克斯·斯德沃巧舌如簧却使两位资本赢家成功脱罪,真相逐渐模糊,改革依旧艰难。
在这本娓娓道来的小书中,美国记者德莱尔通过挖掘大量珍贵史料,还原了三角工厂火灾这一历史事件现场及其背后的时代真相——工人罢工、女权主义觉醒、政治博弈、制度变革……
《帕纳索传来的消息》
[意]特拉伊亚诺·博卡利尼著,王宪生译,商务印书馆南京分馆
本书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家博卡利尼最负盛名的作品,以离奇故事讽刺了当时意大利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是一部研究文艺复兴以及当时社会的重要参考资料。作者在帕纳索山创造出一个由主神阿波罗担任国王的象征王国,其公民则由古往今来、大大小小的文人和政客的亡灵构成。他们到阿波罗驾前告状,阿波罗主持正义,秉公断案,惩恶扬善。本书以轻快荒诞的笔调,讽刺了当时意大利社会各界名流的行为和作品,其中不少妙语为后世作家引用和模仿,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怪异与阴森》
[英]马克·费舍著,王知夏译,新行思|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英国当代文化理论家马克·费舍生前最后一部著作,全书共十四篇文章,集中探讨了流行文化中的 “怪异”与“阴森”两个主题。怪异是无所归属之物。与怪异一脉相承的谬误感——对它无所归属的确信——往往是我们正在面对新事物的一个标志。它表明,我们过去的概念和框架已经过时了。而阴森则关于从日常生活的紧要事物中抽离。它带我们从凡庸中超脱,从通常被人当作现实的禁锢中逃离。怪异和阴森从根本上说,是对未知的刺探,是日常世界偏离自身的方式。
《古希腊:生活在奥利匹斯山下》
[英]诺曼·班克罗夫特·亨特编,赵蓓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本书从古希腊历史背景出发,讲述普通人的生活,为读者展开一卷希腊人古代生活的画卷。在第一章中可以了解到古希腊的创世故事、希腊英雄的传说、神庙和祭祀仪式、节日盛典的情况。第二章详细描述了农业和农民生活、古希腊的渔业、餐桌上的美食、欢聚饮宴。第三章探讨了家庭生活,主要有古希腊女性的地位、结婚与离婚、生育、教育(特别是男孩教育)、家居和服饰、各种匠人等。第四章讲述城邦中心的集市、银行业、贸易与交通,还有古希腊最负盛名的民主制度和奥林匹克运动会,最后一章介绍了古希腊的文化与科学,里面包括了古希腊的文学、哲学、医学、科学和戏剧。
《美学与政治》
[德]西奥多·阿多诺、[德]瓦尔特·本雅明、[德]恩斯特·布洛赫、[德]贝托尔特·布莱希特、[匈]格奥尔格·卢卡奇著,谢俊、李轶男译,西北大学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布洛赫、卢卡奇、布莱希特、本雅明、阿多诺、杰姆逊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艺术批评家对美学与政治问题讨论的重要文章。这些思想成果对西方当代美学、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批判等诸领域都有巨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这一群体一同在某种意义上奠定了二十世纪批判性文艺理论的基础、提供了最核心的概念和方法论体系,其影响力覆盖整个当代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原书主体部分共四个部分,分别为:写于上世纪30年代的布洛赫和卢卡奇关于表现主义的争论;布莱希特四篇反驳卢卡奇的小文章及本雅明所录与布莱希特的谈话;阿多诺和本雅明关于本雅明拱廊街计划、波德莱尔研究、技术再生产时代艺术的研究的四封通信;写于上世纪50年代的阿多诺批判卢卡奇、布莱希特的两篇长论文。
《饮食的怀旧:上海的地域饮食文化与城市体验》
[美]马克·斯维斯洛克著,门泊舟译,思库|江苏人民出版社
在本书出版之前,西方世界还没有一部学术著作能系统性地探讨中国人赋予本国地域饮食文化(包括被“规训”的西餐文化)的丰富历史意义。作者将上海这个美食天堂作为观察中国人实践都市生活、探寻地方身份、构建国家认同的田野,认为各种“风味”在这里的此消彼长,既是上海风云变幻中最灵敏的风向标,也是世事沉浮里赓续城市精神的定海针,为研究者观察中国都市文化生活提供了重要切入点。
《话语性设计:批判、思辨与另类之物》
[美]布鲁斯·M.撒普、[美]斯蒂芬妮·M.撒普著,张黎译,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本书邀请我们以新的眼光看待物,在其基本形式与实用等视角之外拓展对物的理解。超越批判性设计、思辨设计、设计虚构、质询设计和对抗性设计的差异化关注点,作者为我们搭建出了一幅更具综合性的统一愿景,以及创新性的设计方法。二人不仅进行了以物为主题的社会性批评,而且对“物可以如何被使用”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
《知识社会史(上下卷)》
[英]彼得·伯克著,陈志宏、王婉旎、汪一帆、赵博囡译,启真馆|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上下两卷,由英国历史学家彼得·伯克撰写。上卷考察了欧洲三百来年的大学、学院和教会所创造的多样化的、独特的知识,政府、学院和市场所作的信息收集、分类、传播工作,还有读者接受知识的多元过程。下卷讲述了从1750年法国《百科全书》出版到维基百科盛行之间的知识的社会史。这一阶段的知识收集、发明、传播和使用的特点是:知识的民族化与国际化、世俗化与反世俗化、职业化与业余化、民主化与反对或限制民主的运动同时交织在一起,整体呈现了工业革命后的知识系统、传播趋势,以及知识改变经济、政治、文化等的整体图景。
《施普林格出版史:诞生、逆境与成熟(1842—1945)》
[德]海因茨·萨尔科夫斯基著,何明星、何抒扬译,浙江大学出版社
施普林格出版社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技出版社之一。书中图文并茂地讲述了施普林格出版社从诞生、发展到在逆境中绝处逢生的历程,完整地展示了施普林格从一个家族出版社成长为全球领先的知名科学出版社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展示了一百多年来德国医学、机械、工程、电气等科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其中交织着施普林格在一战、二战中不畏艰难险阻组织科学知识生产与知识传播的故事。
《笼中王国:18世纪法国的珍禽异兽与社会文化》
[美]路易斯·E.罗宾斯著,翟洪霞、赵辰译,万川|中国工人出版社
18世纪,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禽异兽在法国司空见惯。在巴黎街头,人们可以目睹大象演出、北极熊搏斗。喜爱驯养宠物的人们还可以买到鹦鹉、卷尾猴。凡尔赛宫的王家动物园里还有狮子、犀牛和鹤。作为商品,外来动物成为消费革命的一部分;作为实验品,外来动物引发了科学界的好奇;作为文化符号,外来动物象征着社会地位,也被用来比喻奴役与压迫。罗宾斯的记录几乎涵盖了法国猎奇狂热的方方面面,对于人与动物互动史、18世纪法国社会文化以及殖民主义相关研究都具有意义。
《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
[美]韩起澜著,卢明华译,上海书店出版社
近代以来,苏北人成为上海社会中的重要群体,他们在这座城市中努力生存,却备受争议。一个人的原籍为何会引来众多讨论,“苏北人”的称谓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基于丰富的史料,美国历史学者韩起澜以上海苏北人为研究对象,从其生活、工作、习惯,以及他者对苏北人的印象与记忆切入,试图揭示其身份、偏见和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源,阐述作为族群的苏北人是如何在近现代上海的社会历史情境中被反复建构和延续的。苏北既是现实存在的社会类别,又是社会建构的类别,从原籍的角度寻迹其历史,才能理解族群本身。尽管苏北人所受的偏见已逐渐消失在时代浪潮中,但其产生的根源,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坦桑尼亚文化与发展》
[坦桑]丹尼尔·加卢奇·恩达伽拉著,马骏、宁艺译,中西书局
本书是坦桑尼亚前文化部专员、作家丹尼尔·加卢奇·恩达伽拉博士从坦桑尼亚的实际情况出发,梳理、分析坦桑尼亚文化与社会互动的学术作品。作者不仅在书中详细阐述了文化如何在坦桑尼亚的国家建构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还从文化政策实践的全局入手,为坦桑尼亚的社会文化繁荣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宏伟蓝图,可作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参考。与此同时,作者还精心选取了一个个实例,将理论建构、案例分析有机结合,尽可能全面地梳理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成立后文化政策和发展方针的演变,为外界了解坦桑尼亚政府的文化政策和坦桑尼亚社会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窗口。
《学术人》
[法]皮埃尔·布迪厄著,王睿琦、钟牧辰译,拜德雅|上海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深刻揭示学术界内部结构和运作机制的作品,探讨了学术界的社会结构和学者的社会位置,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学术研究和学术人的职业生涯。布迪厄认为,学术界并非一个纯粹的知识和真理追求的领域,而是一个充满权力斗争和利益交换的社会场域。学者们在其中争夺资源、地位和认可,而这些争夺往往受到他们的出身背景、教育背景和个人关系网络等因素的影响。作者还通过具体分析指出,学术界的权力结构与社会的整体结构紧密相连,学术界的层级和分布反映了更广泛的社会不平等和阶级结构。他强调,要理解学术界的运作,就必须超越表面的学术成果,深入探究背后的社会力量和文化资本的运作机制。本书揭示了学术界的内在逻辑和矛盾,也为理解更广泛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现象提供了重要视角和工具。
《悲剧与文明:解读索福克勒斯》
[美]查尔斯·西格尔著,董波、刘嘉、李孟阳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索福克勒斯,这位古希腊的诗人与剧作家,能够告诉21世纪的我们什么?在本书中,美国古典学家查尔斯·西格尔以结构主义人类学的进路全面分析索福克勒斯的所有现存剧作,探查索福克勒斯如何在悲剧中反映人类为了争取秩序和文明的生活,不断在社会和个人内部对野蛮、混乱、暴力等威胁进行抗争,极富创造力地重新阐释了索福克勒斯。西格尔不仅将索福克勒斯视为一位伟大的诗人和悲剧家,更对索福克勒斯有关人类境况的反思进行了整体性讨论。
《古代战士》
[英]马丁·J.多尔蒂著,创美工厂|广东人民出版社
人类历史上从来不缺少冲突,一万年前的岩画上就描绘着人们拿简易武器作战的场景,随着时间向前迈进,作战工具、战术等也在不断升级。《古代战士》是对古代军事的全方位阐释与图解,涉及20多个文明古国或民族,介绍各式兵种、军事技术、武器装备、战术指挥、军事组织、经典战役,全方位展现古代军事生活。书中的200余幅精美图片包含城防遗址、武器装备的摄影图,作战阵型、战术,攻城与防御工事的复原图和示意图。
《情感的历史》
[加拿大]罗布·博迪斯著,张井梅译,格致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情感史研究关注的主要领域,讨论了情感研究与有关权力、实践、社会和道德的历史研究的互动关系。作者通过梳理历史学科内部和其他学科有关情感研究的评论,指出了这一新的研究取向的重要性,并证明了情感史研究在史学研究实践中的中心地位,以及这项研究工作对我们理解人类的大脑运作的重要性和人类经历研究的意义。
《伴侣物种宣言》
[美]唐娜·哈拉维著,陈荣钢译,光启书局|上海人民出版社
在与人类的共同生活中,狗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一同参与战争、殖民、狩猎、畜牧、医疗等活动。狗在欧洲征服美洲大陆的过程中充当了殖民者的恐怖工具;在电子战争诞生前,训练有素的狗是最具灵性的一种武器;追踪猎犬不仅能吓住奴隶和囚犯,也救助了迷路儿童和地震灾民……它们不是家中的“毛孩子”,而是人类进化中的重要“同伙”,我们塑造了彼此的生命和历史。从人与狗的故事出发,哈拉维想象人类与他者合作共生的无限可能。每个伴侣物种的关系,都是自然与文化的内爆,是在爱与差异中共同发展、相互构造的过程。
《虚构列传》
[法]马塞尔·施沃布著,王一笑译,“知了”品牌|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是法国文学大师施沃布的作品,被誉为最早的传记小说之一,写于1893年至1896年,初版于1896年,共涉及22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包括科学家、艺术家、诗人、公主、海盗等,时间跨度从古希腊诸神时代一直到19世纪。施沃布萃取这些反常人物生命中某些特别的时刻,混合史料、传说和幻想元素,使他们从几乎被湮灭的历史标本转化为“在其绝对特异中寻求自我”的人。为了写出这些故事,施沃布从编年史、回忆录、书信等资料中搜集了大量原始素材,其中就有两份保存在巴黎国家档案馆里的15世纪的减刑书,以及1889年在突尼斯的一座古墓中发现的迷魂咒。
《美国史:撕裂的帝国》(上下)
[德]贝恩德·斯托弗著,徐聪、何剑译,回聲|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探寻了美国历史中的诸多悖论:一面是对美国土著人的奴役与屠杀,另一面是大发善心做公益;一面是全球大众文化,另一面是颠覆性反主流文化;一面是世俗的追名逐利,另一面是崇高的爱国情怀。本书的宏观叙述证明出乎意料的开始是美国历史不可或缺的部分。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
[德]赫尔曼·黑塞著,张佩芬译,联合读创|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故事发生在一战刚结束时,世界尚且留存着混乱的秩序,人们的内心惶惑不安,不知该如何与自由相处。克林索尔,这位在光阴流转中努力把握生命意义的画家,借由黑塞之手,成为了求索者的化身。在这个由战争撕扯然后被重重抛下的世界,克林索尔与他的朋友们——中国古代诗人李白、杜甫等人,以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伙伴,一起寻找内心的安宁,并试图通过艺术来解答生活的疑问。
《一路向南:一部极地探险史》
[英]彼得·范德梅韦著,刘萌译,一读|陕西人民出版社
19世纪90年代末,极地探索的“英雄时代”开始了,无畏的探险家们与遥远南方的严酷环境作斗争,探索南极大陆,并成为首批到达南极点的人。罗伯特·斯科特、罗阿尔德·阿蒙森和欧内斯特·沙克尔顿这三个人领导的探险行动是本书的主题,作者描述了他们在尝试过程中所面临的非凡挑战和经历的极端困苦。
《汉语音韵史》
[美]沈钟伟著,董建交译,上海教育出版社
本书提供了汉语各个历史时期标准语音系的信息,全面系统地呈现了汉语语音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对目前已知的汉语语音史作了全面的描述。本书的英文原版A Phonological History of Chinese是2020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向海外读者介绍汉语音韵学基础知识和汉语语音史研究前沿进展的通论性著作。
《美洲人:拉丁美洲的独立斗争》
[美]约翰·查尔斯·查斯汀著,徐沛原、袁梦琪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一本拉丁美洲独立斗争简史,作者向读者介绍了拉丁美洲的主角、基本概念、关键事件和主导趋势,这些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单一而紧凑的故事。他描绘了动荡年代的个人和事件,捕捉到了拉丁美洲争取独立的力量、军队的冲突和领导人的决定,以及拉丁美洲社会拥抱国家独立时的丰富图景,还介绍了拉美国家获得民族独立后的国家建设进程。
《林达夫和他的时代》
[日]渡边一民著,伏怡琳译,王前审校,上海三联书店
本书介绍了三木清、羽仁五郎、西田几多郎等一批日本现代思想史上的著名知识分子和时代背景,通过对比,刻画了林达夫这位在现代日本历史上极其罕见的思想家,反映了这位以“反语精神”为武器的学人所走过的心路历程。
《时间停止了:父亲的战争及其遗存》
[委]阿里亚娜·诺伊曼著,子扉我译,风之回响RESONANCE|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酷爱侦探游戏的委内瑞拉女孩阿里亚娜敏锐地注意到,父亲汉斯时不时有一些违和与诡异。阿里亚娜知道,这与他的过去有关。尽管阿里亚娜一直在竭力探索他身上的重重谜团,但汉斯对此始终讳莫如深。几十年以后,阿里亚娜打开汉斯留下的遗物——一盒旧文件,自此,一段让汉斯不堪回首、让阿里亚娜不忍卒读的家族往事逐渐浮出水面……
《继承之战》
[美]詹姆斯·B.斯图尔特、[美]蕾切尔·艾布拉姆斯著,李磊译,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
这是一部由两位普利策奖得主合作撰写的新闻调查纪实作品,也是HBO热播剧集《继承之战》的故事原型。一手缔造派拉蒙全球的美国传媒大鳄萨姆纳·M.雷德斯通晚年受两位情妇掌控和虐待,巨额遗产险遭鲸吞,其女莎莉·雷德斯通不得不卷入这场遗产争夺战,夺回父亲的产业,并利用竞争对手的性丑闻事件一步步夺取这一庞大媒体帝国的实际控制权。
《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英]约翰·比尤著,全克林译,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实政治”,一个被无数政治家、外交家挂在嘴边的词,多用来抨击政敌的幼稚、异想天开,并彰显自身的成熟冷静、低调务实。英国历史学家约翰·比尤则试图突破这些政治话术的罗网,从历史当中还原“现实政治”的真实含义。通过梳理概念内涵的演变史,以及俾斯麦、张伯伦、基辛格等人的政治思想与外交实践,比尤挖掘出“现实政治”所不同于“强权政治”“世界政治”等术语的独特力量,并强调了更广义的现实主义外交策略在当今世界的重要价值。
《离巢之歌》
[日]北川千代著,赵鑫译,小竹马丨古吴轩出版社
人生就是一首连绵的“离巢之歌”,有人告别,有人相逢,迎来送往……出身东京上流人家的竹下都在经历一场剧烈的家庭变故之后,告别熟悉的东京,去乡下开展新生活,成为一只“离巢的雏鸟”……父亲在遗书中说,希望小都以后能“正直地、坚强地、开朗地活下去”,小都也努力活出了父亲希望的样子。继母、生母、婶婶让小都的日子总会泛起涟漪;地震、洪水、工厂困局、贫困伙伴的遭遇等自然与社会的冲击,也让小都的内心进一步强大。最后,抚养小都的婶婶死于关东大地震,继母在法国站稳了脚跟,小都又将面临一次重大的人生离别……
《幸福世界》
[美]乔治·桑德斯著,孟雨慧译,大方|中信出版集团
九个具有颠覆性的深刻故事,共同呈现出我们这个日益陷入困境的世界的复杂性,以及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即使在最荒谬的处境下,我们依然可以以清醒而开放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在这部短篇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散文式的行文风格,幽默又冷静的语言,探讨权力、伦理和正义的问题,探索人类共同生活的意义之核心。
《星际求职指南》
[英]蒂姆·皮克、欧洲空间局著,严晨风译,原力|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你从小就有一个航天员梦?现在,机会来了。欧洲空间局刚刚发布了最新一期航天员招募公告。你登上网站,准备报名。可是,简历要怎么写?笔试要准备些什么?面试呢?机会难得,你不想错过。突然,你想到了欧洲空间局航天员蒂姆·皮克。你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这本书,就是他给你的答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