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 二航长青 " 号打桩船在江苏启东交付使用,这是全球最大的打桩船。
这标志着我国在打桩船技术上,彻底甩开欧美一个身位。
大国重器,又上新了!
如果你路过一块刚开工的工地,可能会听见 " 咚咚咚 " 的声音。
抬头一看,能看到工地上竖立起一个个巨型机械,正在有节奏地锤击地面。
工地上的打桩机
这个机械,就是打桩机。
打桩机的作用是,将桩材打入地下,提高地基的稳定性,更好的承载建筑物。
在陆上建高楼得打桩,在水上造设施和建筑更需要打桩,否则一个浪过来,东西就冲跑了。
在水上打桩,用的便是打桩船。
打桩船的工作原理与打桩机类似,简单说来就是在水里 " 钉钉子 ",只不过使用的工具更加巨大和复杂。
确定打桩的位置后,打桩船会先伸出几条长长的桩腿,这些类似帝王蟹的 " 长蟹腿 " 会插到水底的泥沙里,把船牢牢地固定住。
稳定后,甲板上的起重机会把桩吊起来,竖直地立在水里后,船的顶部会升起一个巨大的 " 锤子 " ——桩锤。
工作时,桩锤被吊起来,然后突然落下,重重地、反复地砸在桩头上。每砸一下,桩就会往下陷一点,慢慢地被打到水底的泥沙里,并一直打到足够深的地方。
打桩船工作原理
打桩船的作业过程,就像一个巨人,手持巨锤,往海里砸一根更大更粗的 " 定海神针 "。
人类对水域的开发比较晚,打桩船出现得也很晚。
20 世纪初出现最早的打桩船主要靠蒸汽动力拉动打桩锤,打桩锤甚至还有木质的。到 20 世纪中期,现代打桩船才初具模样,逐渐采用钢制箱型结构,并引入柴油发动机作为动力源。
到 20 世纪后期,全球贸易一体化加速,海洋油气开发兴起,打桩船开始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不仅能打竖桩,也能打各个角度的斜桩。
进入 21 世纪,打桩船更加智能化、信息化,不仅安装了高精度的定位系统和实时监测设备,还能实现精准打桩和施工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桩架调整后,打桩船可打不同角度斜桩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打桩船除了越来越势大力沉,也变得更加一专多能。
跨海桥梁的建设离不开打桩船。
港珠澳大桥作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在建设过程中,打桩船就被用于打桥墩桩基,确保桩基能够深入海底地质层,提高桥梁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正在打桩的港珠澳大桥
在港口码头的建设中也有打桩船的身影。
上海港和广州港是支撑码头结构,为了承受船舶停靠和货物装卸带来的压力和冲击,保障港口的正常运营和安全,支撑结构就需要深入地质层。
这就要靠打桩船出力,打出又深又大的桩基,让码头扎根。
海上风电场的建设也需要打桩船。
风力发电机的桩基必须深入足够深的海底,才能确保风力发电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海洋地质环境的不同,打桩深度通常在 20 到 60 米。
例如国家电投广东湛江徐闻海上风电场 300MW 增容项目,入泥深度约 46 到 49 米,相当于普通住宅的 15 层楼的高度。要打这么深的桩,离不开打桩船。
海洋油气平台的建设,根据不同作业条件,打桩深度可能更惊人。
在软黏土为主的海底环境下,为了获得足够的承载能力,桩基需要打入海底以下 80 到 150 米。哪怕是硬度高一点的砂质海底,至少也要 60 到 100 米。没有高性能的打桩船,海洋油气平台根本无法建设。
打桩,只是打桩船的基础功能,升级版的打桩船能耐更大。
港珠澳大桥建设前期,打桩船的作用是打桩。打桩作业完成后,打桩船拔掉桩锤,就地变身,作为起重船继续投身大桥建设。
打桩船变身 " 水上起重机 ",完成吊装作业
桥梁建设、港口建设、海上风电场、海上油气平台、海底隧道建设、软土地基加固、堤坝与防洪工程、疏浚与围堰施工 …… 都离不开打桩船。
打桩船,已经成了水上基建的必备神器!
一开始,我国的打桩船只能依赖进口。
除了面临技术瓶颈,还要面对成本高昂的压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基建的不断推进,特别是沿海地区港口、桥梁、高速公路等基建的蓬勃发展,打桩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这肥水可不能流到外人田。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中国打桩船行业也在规模上实现了快速扩张,国内企业加大了自主研发和创新的力度,逐渐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企业。
这次的 " 二航长青 " 号,是上海振华重工为中交二航局建造,集中体现出我国打桩船的四大实力之最:
桩架最高、吊桩能力最大、施打桩长最长、抗风浪能力最强。
交船仪式现场
首先是超大桩架。
130.5 米的总船长,40.8 米的船宽,8.4 米的船深,支撑起 150 米的桩架,全球最高。
船大,抗风浪能力就强;桩架有多高,就能打多深。
其次是超大吊桩。
" 二航长青 " 可打最大桩重 700 吨、直径 7 米的桩基。
海上风电架设比较高,承受风力强,为保持稳定,桩基就得又深又大," 二航长青 " 能打目前最深最大的桩,足以应付海上风电对桩基的高要求。
为了驱动这么大这么长的打桩机," 二航长青 " 首次应用了柴电混合动力系统,提供高效动力输出,单单油缸就重 385 吨,直径近 2 米,总长 28 米,推力 5000 吨。
作为打桩船的 " 心脏 ",油缸的研发和制作是重中之重,此前一直受国外技术制约。
" 二航长青 " 的油缸,也实现了自主可控。
中交二航局联合国内 6 家产业链头部企业和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 4 所高校设计制造完成,从理论研究、仿真分析和实验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最终完成了国产密封圈、国产轴承润滑垫和激光熔覆耐腐蚀材料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的自研自产,实现了超大超长油缸的国产化。
下线仪式
最终,全球最大打桩船油缸在常州恒立液压下线。
这个油缸的重量、直径、长度、推力,全是世界第一!
大,并不意味着笨重。
" 二航长青 " 搭载智能作业辅助系统,将水文参数实时感知、作业辅助决策、作业工序自动判别、沉桩数据在线集合于一体,自动监控整个打桩过程。
茫茫大海,不似陆地一般有地标物," 二航长青 " 号的定位系统在北斗卫星的帮助下,实现了深远海上厘米级的定位精度。
指哪打哪,逢打必精。
与欧美相比,中国打桩船现在的水平如何?
日本 TOA 公司新下水的旗舰打桩船 KAKURYU 号是日本最先进的打桩船之一,船长 76 米,宽约 30 米,桩架高度 80 米,可将 74 米长的桩打入海中。
日本 KAKURYU 号打桩船
土耳其的 DEMiRBAS 06 号是欧洲较为先进的打桩船之一,已经服役 20 多年,主要从事近海作业,船长 60 米,宽 20 米,桩架高度 54 米,最大吊桩能力 115 吨,能打直径 1.65 米的桩。
土耳其 DEMiRBAS 06 号打桩船
对比二航长青号,这两艘最先进的打桩船的油缸尺寸和推力都较小,一般采用 GPS 定位,精度只达到分米级;而且智能化程度较低,多依赖人工操作;动力上多采用传统燃油动力,水上作业的时候十分不环保;因为船小,通常也只能在近海作业,抗风浪能力比较弱。
中国打桩船,走在了全球前列。
除了打破国际垄断,打桩船还有什么重大意义?
往浅里看,算的是经济账。
最直接的,原本的肥水流外人田,变成外人肥水流我田。
根据 2024 年 3 月的一份研究报告,当年我国基建投资资金预估将达到 15.44 万亿元。其中,实施水利项目 4.7 万个、完成投资 1.35 万亿元,不说这些项目都要用到打桩船,哪怕只用一半,也不是个小数。
这些钱被自己的企业赚去,不香吗?
再看国际市场。
根据 YH Research 在 2024 年 12 月发布的一项关于全球打桩行业调研报告,随着人类整体对海洋开发的推进,2023 年全球海洋打桩市场规模约 436 亿元,预计到 2030 年市场规模将接近 756 亿元,未来六年平均增长率超过 8%。
有了打桩船的核心技术,我国可以配套向国际市场输出高质量的工程机械设备,并可进一步拉动国内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的整体进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形成更完善的产业集群和供应链体系。
中国建造的 " 造岛神器 " 天鲸号绞吸式挖泥船
打桩船很特殊,本身是没有航行系统的非自航船,一般靠拖轮拉着走。售卖的时候,完全可以做成个小套装。
前面提到打桩船原地变身起重船,这可不是乱来的,打桩船本身就有起重设备证书。
有全球最厉害的 " 二航长青 " 号带头,中交二航局正式完成 " 两船一塔 " 的自主研发:" 二航长青 " 打桩船、" 二航卓越 "5500 吨起重船、R20000-720 塔式起重机。
这三台设备都是全球技术最先进的水上作业设备,国内最大的双臂架变幅式起重船 " 二航卓越 ",已经于去年的 10 月 29 日,在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施工现场闪亮登场。
重达 2500 吨的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主墩钢吊箱被 " 二航卓越 " 精准放入设计位置
除了设备本身赚钱,承揽项目也能赚钱。
我国劳动力丰富,现在有了高精尖设备,就能承接更多的海外建设项目。在操作过马来西亚跨海大桥、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等海外水上项目的基础上,承接更多更大更能体现技术含量的超级工程项目,为国家创造更多外汇收入。
往深里看,算的是生存空间的账。
海洋竞争,要靠超级设备来打开新格局。
随着传统能源的枯竭和对环保的重视,各国对海洋中的石油、天然气、矿产及可再生能源如海上风能、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竞争日益激烈,都在积极开展相关勘探和开发技术的研究,争取在海洋开发占据优势。
海洋开发的竞争与博弈中,谁有技术优势,谁就能占得先机。
手握 " 二航长青 " 号、天鲸号等一批大国重器,中国悄然积累了技术优势。
欧美,馋哭了。
✎
THE END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