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正月十六,上海大光明电影院依旧洋溢着新春的喜庆氛围。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在此举办了一场2025年新春电影招待会,邀请社会各界的嘉宾共同观看沪剧电影《敦煌女儿》。
电影《敦煌女儿》曾在2022年首映不久即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电影”奖,被认为“用电影语言彰显戏曲的审美优势,为新时代的戏曲电影呈现出了历史与美学的新境界”。该片由国家一级导演、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滕俊杰导演,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领衔主演。电影以沪剧舞台剧和敦煌实景为蓝本,展现了“敦煌女儿”樊锦诗50余年守护敦煌的人生故事,从中也呈现了绵延传承半个多世纪的“莫高精神”。

电影放映现场
此次的新春电影招待会由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举办,邀请了上海市部分老领导和各界人士共同到场观看电影。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拥有知名企业、高等院校、专业研究院所、专业公关公司、专业服务机构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200多家会员。现场观众因此也来自社会各界不同行业和单位,既有企业家、高校教授、各领域的企事业员工,也有上海文化艺术界和公共关系领域的专家、学者等。
在电影放映前,会长沙海林向出席招待会的老领导、嘉宾和同仁致以诚挚的新年祝福。他同时强调了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给予所有人的精神财富,并表示,她所坚守的家国情怀、奉献和创新的卓越品质,为协会工作带来深刻的启示。

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会长沙海林
电影观看过程中,现场不时有观众被剧中人物和故事感动落泪。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智库中心主任李清娟在看电影过程中始终在擦眼泪,放映结束后依然沉浸在情绪中。她表示,之前就知道樊锦诗先生的故事,但是在现场看电影,这种触动和之前完全不同,剧中人的喜怒哀乐和坚守情怀,深深打动她。尤其樊锦诗那代人在家庭和事业之间的抉择,让她想起自己妈妈那一代人的奋斗史。而沪剧艺术的表演和演唱,能情真意切地把观众带入,和观众形成一种情感共鸣。
影片放映结束,众多观众都围住主创,和他们合影交流。观众对电影给出一致好评。一位观众表示,看电影过程中发现,沪剧尤其能表达和放大人物的情感,加上动人的唱腔,观众很容易被影片中的人物故事打动。这部电影拍得比意想中还要好,希望今后能更多推广,在更多地方放映。
当天,导演滕俊杰、主演茅善玉在电影《敦煌女儿》在放映结束后,与在场观众进行了深入交流,上海交通广播电台原台长、著名记者秦来来担任了现场主持。
两位主创向观众详细介绍了影片创作与拍摄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以及背后的故事。

新春电影招待会邀请社会各界观赏《敦煌女儿》
滕俊杰介绍,《敦煌女儿》是上海沪剧院十年磨一剑的作品,而拍摄一部戏曲电影,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舞台剧拍好。如果实景拍摄,困难会增加5倍10倍。但最终,这部电影经过三年多的专业努力,克服了各种困难,主创团队几赴敦煌勘察、定景,最终完成了在敦煌大漠的实景拍摄。
“努力避开常见的视觉样式,从沪剧电影《敦煌女儿》拍摄的守正创新出发,做一次新的突破,全方位到大漠戈壁去,到敦煌去,到主人公历经半个多世纪艰辛工作的洞、窟、滩、崖现场去拍摄,努力在不寻常、又生动合理的当代沪剧电影、戏曲电影现实主义题材、风格视听的再造中,实现一次新塑”。这是滕俊杰希望在沪剧实景电影《敦煌女儿》实现的创作理念。
其间,樊锦诗这位“敦煌女儿”更是带给所有人巨大的心灵震撼和精神鼓舞。“当时已82岁高龄的樊锦诗先生,天天还在敦煌上班,她给我们做了一次又一次的交流。她也是活生生的一个伟大的共产党人。”滕俊杰说,正是在各种感动中,整个摄制组用了5辆集装箱大卡车,开了2900公里,浩浩荡荡一路奔袭,来到敦煌拍摄。

导演滕俊杰、主演茅善玉和现场主持秦来来现场交流(从右至左)
虽然困难很多,但最大的困难是经费有限。但大家咬紧牙关,一分钱当作两分钱花。摄制组调动了4K、8K、无人机、长短多型号摇臂、微型和超大型照明装置、后期前置内嵌全过程等系列最新电影设备、摄制理念方式,沪剧艺术家、演员们与摄制组一起真诚合作,最新电影科技为电影注入全新质感。
影片拍到最后,制作人、主演茅善玉把所有片酬都捐给了剧组。导演滕俊杰同样分文未取片酬。茅善玉现场回忆说:“滕导说这个钱我不能拿。其实我也是受到他的感召。而滕俊杰则表示,“我们其实就是向樊先生学习、向敦煌人学习。我们做了这样的努力,就是要把影片拍好。”
两位主创介绍,沪剧电影《敦煌女儿》问世后,已经走遍了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不仅参与了美国的中美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等多个世界A类电影节,还收获了专业奖项。在联合国总部、欧盟总部,《敦煌女儿》也做了专场放映。

影片放映后交流现场
“全世界范围对这部影片有这么多邀请,第一是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懂得,第二是全世界范围对敦煌的致敬。”滕俊杰表示,他和茅善玉在国内包括香港、澳门地区等大学的中学以及做了很多放映和推广,“我想这个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光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