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是浙江省内首个全面禁猎的地级市。澎湃新闻从嘉兴市有关部门了解到,除了海盐,其他县(市、区)的护鸟使者也在同步行动。
平湖在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建立 “猛禽迁徙通道司法保护基地”,假日期间安排专人值守,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桐乡凤凰湖周围,各种鸟类集聚栖息的景象在春节出圈,吸引了大批市民驻足拍照留念;海宁黄湾镇,利用无人机高空侦察,对难以到达的隐蔽地点进行巡查,提高巡查效率;嘉善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祥符荡设置了生态绿色监测平台AI识别系统,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的智慧化动态监测;南湖、秀洲尽管处在平原地区,巡护值守也依旧不停歇,由镇、村指派人员负责巡逻辖区内重点区域,保障常态化巡护工作全覆盖。
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不可或缺的驿站,嘉兴已成为候鸟理想的越冬地,每年有超过300种候鸟在此歇脚。每当鸟类迁徙季,嘉兴各地都会迎来一群群“老朋友”热闹的“聚会”,卷羽鹈鹕、黑脸琵鹭、黑颈鸊鹈、水雉……去年年底,“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也来到了嘉兴“做客”,让许多鸟类爱好者惊叹不已。这些成群结队的越冬候鸟嬉戏于嘉兴澄澈碧波间,湖光潋滟,鸟影蹁跹,绘成了一幅美好的生态图卷。
为了让候鸟能安心在嘉兴 “做客”,嘉兴市从多个方面发力,为爱鸟护林交上一份亮眼答卷。一方面,制度建设是保障。为了保护候鸟迁飞通道,让鸟儿常来常往,2023年3月1日,嘉兴施行《嘉兴市非法猎捕野生鸟类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试行)》,并加快推进全域禁猎,从平湖、海盐、海宁等3个涉山林县市率先禁猎,到2024年7月1日全市实现全域全年禁猎,禁猎令不仅明确了禁猎的时间和区域,还严格规定了禁用的工具和方法,为野生动物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同时,嘉兴还充分利用护林员和基层网格体系,将鸟类保护纳入了各级林长的重要职责范畴。另一方面,执法行动是关键。近年来,嘉兴扛起法治之责,部署开展了“清风行动”、江浙沪两省一市“清网行动”“百日护鸣行动”等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执法工作,执法人员深入到各县(市、区)张网捕鸟多发易发点位以及农贸市场、餐饮饭店进行联合检查,开展常态化巡护检查,严厉打击破坏鸟类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数据显示,仅过去一年间,嘉兴查处野生动物行政刑事案件共72起,其中非法狩猎鸟类等刑事案件18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5人。在嘉兴,民间爱鸟护林的热情也很高涨。有带着超长焦镜头相机的 “追鸟人”,不辞辛劳穿梭在林间湿地,记录鸟儿的生活,让更多人了解鸟类;还有志愿者走进学校、社区,举办讲座,普及鸟类保护知识,号召大家一起守护生物多样性,他们都在用一点一滴的行动守护着嘉兴的生态蝶变。
嘉兴市十分重视民间的声音、群众的力量。比如去年在秀洲区王店镇,曾出现志愿者反映发现大量捕鸟网的情况,政府部门第一时间与志愿者取得联系,联合镇村干部等开展大规模巡护巡查。自去年12月下旬以来,全市已出动人员3600余人次,巡护点位1400余处,全面排查整治捕鸟网,还对全市饭店开展不定期检查,近一个月以来,已立案查办8起相关案件。
为候鸟“站岗”多年的金晓贤感触很深:“爱鸟护鸟,人人参与、久久为功,而在一点一滴的坚守中,最可贵的是每一个老百姓观念的改变。”他举了个例子:上世纪80年代,南北湖一带的濒危鸟类,引动了一批人的贪欲,他们在山上到处张开天罗地网,把风景区变成了“狩猎场”;而自2016年开始,护林队“利剑出鞘”,一年剪除1000多张鸟网,鸟语盈耳,林间热闹,村民们渐渐爱上了这样的美好,从最初的抵触、不理解变为主动帮助拆鸟网,把受伤的小鸟送到警务站救治。“可见,绿水青山精灵相伴,万物和谐共享自然的和美画面是人心所向的。”他说。
据介绍,下一步,嘉兴将制定印发全市推进鸟类保护百日攻坚行动方案,组织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加大违法打击力度。同时,有针对性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举办3月3日世界野生动植物保护日主题活动,不断夯实共同保护野生动物的社会基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